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关于春天的抒情散文

2022/12/11散文诗歌

关于春天的抒情散文(精选30篇)

故乡的田园梦

文/王芳

春天好短,短得只消一场雨,花瓣飞红就落地。如同一个美貌女子,经历了一场错爱,伤了元气。在黛玉眼中,春天的大观园是一座愁城。她唱道:“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说的就是春天的殇。

今年的春城,春雨连绵,雾霾增多,心底里无端添了许多烦闷。乡村拆迁,我们的家园正在消失,我们的故土在高楼大厦中冰冷着面孔,那些田园、农舍、草垛,都远离了故土,久违的蓝天好久不再光临。

盼望那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日子,就像个怀春少女,等待着骑马远行的情郎。如今,人们为了防尘、防雾霾,个个戴上口罩,如同一群蒙面的侠士,尘世中,无端多了一些喧嚣。

好怀念我们的童年,菜园子里青绿的冬瓜、红红的胡萝卜、嫩嫩的黄瓜、青翠的韭菜、香香的莴笋,番茄成串生长、红绿相间,旁边是紫色的茄子,灯笼辣椒憨态可掬,田园里到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物事,伴着野花野草,红的争妍,黄的耀眼,最美的向日葵像一个美丽的村妇,爱怜地守护着菜园里的瓜果蔬菜,那时的河水,清澈得如同一面亮闪闪的镜子,照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幅画。

坐在菜园里的豆架下,摘一片瓜叶盖在头上,听着虫子在细细低语,彩蝶在翩翩飞舞,小蜜蜂嗡嗡地唱歌,小蚂蚁毫不顾忌地爬在脚面上,一团一团香气袭来,人在香气中渐渐沉醉,不一会就微醺起来。四周静悄悄的,不知谁家的小花狗顽皮地跑来,“汪汪”地叫着,自己这才醒来,哦!原来,已是中午,家里的餐桌等着瓜果蔬菜入席。外婆把白米饭端来,香椿炒鸡蛋、番茄蘸白糖、脆生生的黄瓜和红辣椒相拌、青菜鸡蛋汤,让我享受着这人间的美味。

故乡田园里的那些景物、那些食物,清晰在目。这样的梦,我在醒中梦着,在睡中想着。人生的梦太多,我想回归,回归故乡的田园,可我回不去了,今生我注定要漂泊,要做一个游子,也许等我老了,魂,会归至故里。到那时,再啃一口故乡的煎饼,再品一品故乡的高粱酒,再和故乡的田园相拥相依。

“挖”出一个春天来

文/赵自力

我老家在山区,因其有大片竹林而闻名。每年立春一过,屋后的绿色竹海,就是我们找寻美味的天堂。

儿时的我们,常常跟着父亲去后山挖笋,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温暖。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竹笋,它们在竹叶覆盖中,在肥沃的土壤里,默默地吸吮充分的营养。待到春风化雨,便展现出无限的活力。立春过后,一粒粒笋芽在黑暗中醒来,开始打着哈欠舒展着自己。雨水一过,大地变得湿润而松软,春笋开始迅速生长,不到几天就可钻出地面,露出尖尖的芽儿。

由于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那些笋芽儿隐藏在中间,刚开始还真是不太容易找到。父亲有绝活儿,告诉我要多观察。竹笋冒出地面,总得顶起竹叶,所以地面竹叶微微凸起处,往往是春笋藏身之地。再就是用脚去探,轻轻分开一堆堆竹叶,不要太用力,不然会把嫩嫩的笋芽折断,让竹笋没了看相。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用眼观察,用脚触摸,然后顺着笋芽往下挖,那白白嫩嫩的春笋,就会一次次惊喜着我们的眼睛。

笋是春天的第一道菜,母亲常常炖一锅春笋,炖出了芳香四溢的春天。每到挖笋时,沉寂一冬的竹林,一下被春笋激活了。村里人纷纷上山挖笋,除了自家吃的外,还可以送给亲戚朋友。挖笋时只见竹林间人头攒动,异常热闹。人们挖着春笋,谈着年景,享受着劳动的愉悦。

惊蛰过后,春笋迅速长大长高了,父亲告诉我们,这时候的春笋是不能挖的,因为一颗笋就是一棵竹。

现在正值挖春笋的好时光,真想扛起锄头,和父亲一起去老屋后山,说不定一锄头下去,就“挖”出一个春天来。

心中的春天

文/秦延安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路过小区门口的水果店。水果店虽然店面很小,只有十几个平方,经营的品种也很单调,就是苹果、橘子、香蕉。但水果店收拾得却异常整齐,水果也很新鲜,就如它的店名“春天”一样,给人一种清新爽目的感觉。

经营水果店的是一位乡下来的年轻妇女,她身材矮小且很瘦弱,但干起活来却十分麻利,从市场上批发来的一筐筐水果,全是她一人骑着三轮车搬运回来的。有人来买水果,她就热情地忙前忙后。但让人唏嘘的是在经营水果店时,还要照顾她双眼失明的女儿。小女孩看去有七八岁的样子,要不是两眼失明,估计一定是个特别美丽的女孩子。女人特别爱自己的女儿,每天都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就连水果店名都是依女儿的名字起的。街坊们说,女儿春天一出生就失明了,父亲坚决要丢弃,而母亲坚持要养。为此,父亲负气出外打工再没了音讯。而为了养活可怜的女儿,母亲便从乡下来到城里,在我们小区门口盘了这家水果店。

水果店的生意就如这个季节的天气,不冷不热。没有生意的时候,女人便做着刺绣,另赚份钱,而小春天则安静地坐在店里。

那天下班,我去水果店里准备买些水果。冷清的店里,一位穿着艳丽的妇人正在买香蕉。看着外面摆放的一大堆香蕉,妇人挑剔地说香蕉不新鲜。女人就从里面搬出一箱未开启的香蕉,全部拿出来让她挑。妇人挑了半天,要么嫌太绿了,要么嫌熟过了,好不容易看上了一把合适的香蕉,又嫌太大了。如此折腾半天,妇人还是没有买。可是女人一点都不生气,仍和颜悦色地说,下次有喜欢的再买吧。

正在挑水果的我,突然看见坐在水果店一角的春天正爬在椅子上作画,就好奇地凑了上去。只见一张白纸上,春天用盲纸画了一座大房子,房子里是一家三口,房子外边是随风起舞的柳枝。我问春天,这画的是什么内容呀?春天说,画的是春天。那都画的什么呀?我仍追问着。春天一脸幸福地说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我和爸爸、妈妈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暖融融地看着春天。我惊异于这个盲童的想像力。

女人走过来说,孩子一直想上学,但因为眼睛看不见根本无法去正常的学校。而上盲校,不仅离家远且费用高。为了满足孩子的学习愿望,她买了一些盲童教材和录音带,让孩子自学。没想到,刚学了一个多月,孩子就能简单地作画了。

看着画中柳枝掩映的房子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春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虽然小春天从没有看过春天的色彩,但她心里却有自己的春天,那就是和爸爸妈妈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感受春天。

那一天,我买了很大一袋水果。走出店外,回头望去,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水果店是那样的光鲜照人。在如此生活的重压下,女人依旧满面春风地招呼着客人,小春天仍继续学着她的盲文。那开在心底的春天,不仅光亮着这一对母女,让她们永怀春心;更是让我懂得了,心中有春天,人生永远春光灿烂。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文/厉彦林

离开家乡久了,就不知不觉地思故乡、忆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每当吟读贺知章这首着名的古诗,沿着家乡的方向,举头凝望家乡时,那村庄,那炊烟,那庄稼,那黄牛,那杨柳,那晚霞,那一切一切……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家乡在古老的沂蒙山区,村庄四周是驼背山、鸡鸣山、柴虎山,那三座山自然构成了弧形的扇面,像几双大手护卫着我的村庄。村落就端坐在三山相倚的一块丘陵之上。春天来了,村庄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坐在绿荫之中,像位慈眉善目、安祥知足的老人,细细咀嚼着山乡的沧桑历史。

春天的村庄,隐藏在刚刚冒芽的树木丛中,从远处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只觉得它像一幅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份朦胧、神秘和素雅。房前屋后,那椿树、槐树、杨树、楝树、梧桐树,稀稀疏疏,比赛似地在成长。农家有种树、栽树的习惯,这树长大了既可以做家具,或者卖钱,还可美化、绿化庭院,预示着家境兴旺。树多了,就自然遮住了村庄。有的树老了,筋骨苍虬,枝干上爬满岁月的伤痕和鸟巢。刚栽的小树纤细柔弱,就躲在大树谦让出的空隙间,努力地伸展自己细长娇嫩的枝叶。大树、小树和和睦睦,互映成趣。

家家都用青石头或灰砖头垒个院墙,盖个门楼,门上过年贴的对联仍然鲜红。推开院门,迎面是堂屋,东西两边是侧房。堂屋是主人接待客人和住的地方,侧房多是存放粮食、家具和做饭的地方。多数人家在院子当中留点地皮,刨得深深的,整平,调出畦子,栽种上一些常吃的蔬菜,来客人、下雨天、大忙时都能应急。许多家庭还在院子里栽上一些月季、牡丹、海棠、山杜鹃、桅子花和各种山野花,农家小院增添了几道风景和些许的乐趣。庭院里大都栽着苹果、山楂、梨、杏等果木树,有的栽着笨槐树,或者搭个葡萄架、丝瓜架。夏天,山区的太阳毒辣辣的,只有树下或丝瓜架下格外清凉。一家人坐在那里吃饭格外惬意。晚上这架下就放一张竹床或麦秸编的草苫子,大人们一边谈论着村上老掉牙的奇闻轶事,一边摇着蒲扇,为睡着的孩子驱赶蚊子。丝瓜架下最养人,即使整夜睡在这里,也不会被露水打湿,伤着身子骨。根根的丝瓜挂在架上,在风中摆动,几天的功夫就长大了。那丝瓜可是一道好菜,用笨鸡蛋一炒,味道十分鲜美。

村庄是大家的,每人都是主人,彼此知根知底,十分熟悉。村子小,拐弯抹角,也都沾亲带故。就算是个孤儿,也可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照样快乐健康地生活着。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成了村庄的一部分,自己的生命、命运就与村庄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村庄在生长,但它从不挪地方,它在等待远离这个世界的祖先逢年过节能够回家接受祭拜,等待外出闯荡的每一位游子如期归来。风雨可以冲垮院墙甚至房屋,拔掉大树和庄稼,但依然搬不走村庄。修好院墙,栽上几排树木,养几只鸡,喂条狗,还是原来的家。家乡虽然土地瘠薄,但却是一片知痛知热的土地,村民就是生生不息的庄稼,在一茬一茬、一年一年地生长。走在村中,时常有叔父大爷远远就喊我的乳名。那熟悉和气的乡音,那慈善亲切的笑容,会把你带回一种原始且真诚的记忆中去。那情,那义,那难以言明的惦念和关爱,就像一坛陈年老窖,不喝就醉了。

乡下人远离世俗,日出而作,日暮而休,有清风明月,有山光水色,还有粗茶淡饭,自在而快乐,享受现代文明却不追逐时尚,那是一种忘我的近乎原始的生命状态,那是一种美好传统的守护和永恒。比村庄大几百倍的城市,盛产奇迹和欲望,却少了乡间的拙朴与宁静。不管游子旅程走多远,无论远离故乡时间多长,生命的根须永远扎在生他养他的故乡。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头扎进故乡的怀抱,仔细品味乡村那自然、纯真、素雅的景色,享受山乡那纯洁善良、宽容厚道的人间真情,便捡回豁达、宽容、淡泊的心境和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村情结。

春天物语

文/闲鹤临水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更是一个给人无限满足的季节。

万物复苏,冰层消融,泉水叮咚,流水重新在河床中流动,近乎冬眠的鱼群忽然消失,好像从来不曾有过。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澈,偶尔会看到去年的落叶浮沉着飘过,犹如短暂的阴影,丝丝缕缕的生命气息确实出现了,不只是河里的水草,就连硬硬的泥土也变得柔软了许多。季节已经变更,但人们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依然蜷缩在厚厚的棉衣里,神情依然是木然的,就像魔术表演在谜底揭开之前,人们永远不知道结果默默等待时一样。

但春天毕竟已经来临了。

春天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的来临。在那些少有人迹的地方,小草早已露出了嫩绿的芽儿,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不知什么时候河面上多了些水鸭子,它们自由自在的游着,好像在吟诵着“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你所看不到的枯草丛中,小小的野生部落早已开始了忙忙碌碌的奔跑,好像在迎接盛大的节日一般神圣。谁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度过严寒的冬天,但生命的火种从未消失,直至世间草木葱茏。

春天的手也开始变得滋润。一双生命的手不断的饱经风霜,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它不断的浸入冷水中,体验着彻骨的寒冷和针扎似的疼痛,这在以前不曾有过,为它平添了几分沧桑,这双手用他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别样的人生,也许,它正用自己的方式无声无息的老去,不为所知。然而,不知不觉间,它开始有了自己的新的光泽,似乎年轻了,远离了痛苦,更加鲜活有力。但只有它知道,生活依然在远方,那里才有真正的美好与祝愿。

春天就这样带着希望来临了,它并非是一个新的起点,但却在人们认为寒冬漫漫无法忍耐的时候来临了,给生命带来了新的憧憬。春光润物细无声,其实最初给人们希望的,却是那些饱经沧桑的灵魂。

年年新绿

文/鲍捷

这个冬天的确不寻常,一场又一场飞雪漫天而至,每每清晨醒来,总能看见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世界。

又是一个银白色的清晨,雪后的空气很冷,却夹杂着几丝清甜。我穿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推开家门,顶着严寒,去了举水河边。

踏着厚厚的积雪,在河岸边徐行,瑟瑟的北风刺得脸生疼。就在这时,我蓦然发现,河岸边枯了一冬的柳枝上竟已有无数嫩芽悄然萌生,星星点点的嫩绿点缀着枝条,给这片洁白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

一个季节的到来或离去,总是那么悄无声息,它最初的脚步,常常踏着轻快的弦律。这些幼芽何以知晓春的降临?她们怎会听见春天的微语?我的心像被一根细微的琴弦轻轻触动,一种久违的惊喜涌上心头。

我深信,我与春天之间,必定有种神秘的血脉相连。四年前的那个早春,当我腹中萌动着一个幼小的生命,当他像棵豆芽菜般在我身体里生根发芽,我便知道我们和春天彼此归属。就是在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春,24岁的我独自坐在家中的庭院里,看看刚刚萌发绿意的橘树,想想腹中悸动的小生命,春无言,我亦无言……就在这长久的无言中,我感觉到了一种轻微但却强大的生命的力量。此时此刻,那隐藏在无边无际的沉默背后的新生和永恒,令我忍不住泪水盈眶。

年年新绿——又是一年春来到。

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女子,站在白色的雪野中,脸上映衬出玫瑰色的光,真想化为春的女儿,把自己变成一抹枝头的新绿,追随着春天的脚步,聆听着春天的微语,应和着春天的弦律,永远与春天相守相依!

守望一场春雨

文/汪亭

青草还没复苏,北雁未曾南归。是谁嗅到了初春的清香,让窗前的枯枝点染点点绿意?大山、村庄、街道烟笼着淡淡的绿,如雾如丝。

一场春雨的不期而至,抵达了灵魂的彼岸,使思念轻轻颤动。纷纷而飞,款款而落,一起缠绵,紧紧拥抱。吻醒这春天,沐浴一次禅的洗礼。

春天的细雨总会打湿南归大雁的翅膀,水洗的天空那行行书信变化如烟,萦绕云霞。所有的往事都因一场春雨,开出了清新淡雅的芬芳。

屋檐下的燕巢按捺不住连绵雨水的打扰,呢喃私语。只等多情的东风,喊绿柳条,吻红桃花。青灰瓦上油亮的春雨,若隐若现地露出笑靥,仿佛年轻的歌手在演奏。音符洒落在墙沿,野草顿显生机。优美的旋律唱入每寸泥土,软化了大地的肌肤。一对灰鸽子从屋顶窗户探出脑袋,张望春天。一只缩了回去,守候暖巢中的宝宝;一只冲向蓝天,打破了平静。

藏掖了一冬的相思,随着春雨,美丽了如昙花的往事,不再如烟。和煦的春风中,春意正浓。

春节记忆

文/隆如

关于春节的记忆,是种在心里的一棵树。在每年那些特定的日子里,这棵树便会生发出青翠的枝叶,绚烂的花果。红红绿绿,开了千年万年,总是这样恬静而又美好。

掸尘

春节前夕,父亲要完成一件很隆重的工作,那就是掸尘。父亲说:“掸尘就是掸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春的到来。”也就是说“掸尘”是除旧布新,是洗洗刷刷、扫扫擦擦过大年的序曲呀!

当父亲用长竹竿绑上稻草做成的掸子,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打扫时,我也跟着后面抢着要去掸房梁上的蜘蛛网,父亲总是把我轰得远远的。因为掸尘实在是一件又累又脏的活计,我们哪里懂得这些,心里只是觉得为过年而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充满了神圣意义的,那时候希望自己赶快长成春风里的少年,举着长长的掸子,神气活现地在房子里穿来走去,等待过年的心情,甜蜜而又饱满。

多年后,父亲老了,当我戴着草帽,扎了围裙,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掸尘的时候,在期盼过年的兴奋心情里,更添了一层对父亲的感恩。正是父亲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我们狭小破旧的家,也有满满当当春天的幸福气息。

父亲掸尘时仰着身子,蓬头垢面的样子,一直烙印在我心底,那根稻草掸子,成了记忆里用来召唤春天的最美的标志。

挂红

如果说掸尘是春节这棵树上萌芽的期待,那么挂红就可以称之为孕育新春的蓓蕾了。

挂红是我们乡下的说法,在除夕那天的下午,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用大人裁好的红纸条,蘸上浆糊,给家里的柜子、橱子,米缸、水缸、咸菜坛子,以及门前屋后大大小小的花木都贴上红纸,这就是挂红了。

挂红是有吉祥寓意的。挂了红的柜子,置放衣服没有虫子蛀咬,米缸、水缸,丰盈满足,无有缺少,树木花草当然是常青常绿、繁花满枝了。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人们对新年的希冀,但却都是实实在在的,比起那些发财、升官的愿望,有衣服穿,有饭吃,家园四季常春、鸟语花香的心愿,是多么的单纯,而又叫人倍感温馨。

如今,人们的生活变了样,住进了新社区,过上了新生活,旧式家具、米缸水缸的踪影都很难寻觅了,我们再也不会拿着红纸条这里贴一张,那里裹一条了。难道春节挂红的习俗就此消失了吗?没有,你看那人家门头上点亮的红灯笼,窗户上张贴的红窗花,厅堂里悬挂的红红中国结,不都是我们为春天披红挂彩吗?

拜年

这里要说的拜年是很特别的。

大年初一,洗漱过后,早饭也不吃,我们一帮孩子穿了新衣新鞋,拎着准备好的袋子,一家一家去道恭喜,祝平安。村子里的每户人家,很早就把大门打开了,等待春风一般孩子们的到来,他们准备了糖果和红枣等食品,等我们一去,到了门口远远地就一声“恭喜你家大发财”。女主人便笑意盈盈地走上前来,将糖果塞满我们的掌心。

走在布满烟花爆竹细细碎碎纸片的路上,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雀跃,仿佛一切都是新的,人家门楣上的春联,条桌上神像前燃起的大红蜡烛,收录机里播放的歌曲戏剧,所有的一切都和春天有关。

记得村里一个叫小琴的女孩,在腊月里就对我们说,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她到人家去拜年,给大家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呀,有着冰雪一样纯净的心,在拜年这样一个春天的舞台上,她要放飞自己的梦想,展示自己春花一般的明媚。

如今再也看不到孩子们挨家挨户去拜年了,传统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消失了。在除夕夜的梦里,我经常会梦到那些花花绿绿透明的糖纸,我把它叠成蝴蝶的样子,春天就在我们的心里飞舞起来,我们把它蒙在眼睛上,世界一下子就花红柳绿,春意盎然起来了。

印象中的春节,有劳作的美,有寓意的美,有童真的美,以及许许多多属于我们中华民族无限情韵的美。每一种美都是一朵花,千万种美,千万朵花长成了春天繁密的树,伫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里,迎风绽放。

年是女孩头上一枝梅;是身上新衣服;是怀里的布娃娃;是嘴上的那串糖葫芦。

读诗赏春乐融融

文/李学开

聂时珍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多情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酷爱春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篇。他们用生花妙笔歌咏春天美好的景物,在他们的笔下,春天无处不是诗。

咏春风。南北梁诗人何逊《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诗人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下笔,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南宋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唐代诗人孟郊《连州吟》:“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茂盛,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

咏春雨。唐代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宁静的夜晚,沙沙的细雨,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万物由此悄然萌动,何等惬意!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诗人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淅沥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诗人把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得形象而别致。

咏春草。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烧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诗人赞美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畔长起了春草,园中柳树上也换了鸟儿在歌唱,诗句表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气。

咏春花。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勾勒出了早春江南的优美景致,充满了诗情画意。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出墙”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都会蓬勃发展。

咏春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诗人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诗句清新欢快,洋溢着春的活力。

青城的春

文/梁卫忠

青城更像一个没落的贵族。高家的祠堂里,高鸿儒曾是咸丰年间进士,过厅里高悬着皇帝赐予的“进士”匾额,另一块“才兼文武”是道光帝御赐其族人高鸣桂的。自西向东,不远处的罗家大院,是民国时期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之一的“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十六年。青城老字号的水烟作坊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所产的水烟大多卖到江南,经了那灵山秀水的滋润,口感更佳,彼时,江南客商云集于此,青城便沾了一些江南的灵气。

青城是个小镇子。依附着黄河的身子蜿蜒而成。西北缺水,而青城却独得了东出兰州的一大截黄河之水。三月的春天,河水漫上旧年冬日的河床,两岸的杏花梨花,就使劲儿开,粉的似霞,白的如云,落于亭台城楼之间,青城的大街小巷,俨然都成了大户人家端庄秀丽的闺女。清风徐来,参参差差的花瓣翻几下个儿,跌落在青石板街上。正好下了一阵春雨,花瓣的清香就在雨水中洇染开来,随着雨气飘啊飘啊,几条街的铺子里,都荡漾起了春天的味道。

春雨不经下,下午飘一阵,第二日清晨准晴。几家老烟坊还留着传人,三月里正好是压烟的季节,烟担子就摆在院子中央,经过焖烟配料的烟叶送到杆榨工棚,分层踏箱后,又挂石压榨成捆坯,经刀切段,再次挂石压成烟捆,切成方形,这道被称为“杆榨压捆”的工序就算完成了。接着是推丝装匣,烟坊里的工人专注至极,匀称的烟丝推好后,又被压成两寸许的小方块装匣。一块块半成品的水烟丝整齐地码放在四合院的台阶上,正好借着春日里明媚的阳光除湿。一月后,它们将被送到不足百米的临街小店里售卖。这种纯手工的烟丝分外抢手,能不能得一份玩赏,全凭了运气。想想,在青城水烟业极其繁盛的清代和民国时期,一日里要产多少烟才够?

后院的几棵大梨树长得依然繁茂,百十来年的树干过了春分就开始按捺不住寂寞,先是结了花苞,而后才伸出小嫩叶儿,粗砺的树枝旁逸斜出,在最顶端率先开出了一朵白花,而后整棵树开始欢闹。老梨树像个经年的老人,花儿们绽放着孩子般的笑脸,明媚得可人,其中一枝,定然是沾了一点儿民国风,像极了一件白碎花的旗袍。

沿黄河东行,在百亩梨园里,像这样的老梨树数不胜数,它们和黄河一样,鉴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老宅子拆了又建,几易其主,依然古香古色,原本的城墙有的已被开垦为耕地,依稀可见其残垣断壁。城隍庙的格局沿袭了近千年,主体建筑还能看到宋代的痕迹,献殿正对面的戏楼上,时不时会有“青城西厢小调”上演,小调唱得极为婉约,不似西北盛行的秦腔和陇剧那般粗犷豪放,细听起来,却又夹杂着本地的方音。小调大致兴起于同治年间,当时陕甘一带回汉矛盾日益显着,兵灾突起,青城也未能幸免,乡贤张廷桂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屡立战功,却以失败告终,还搭上了一条身家性命,所幸其妻子和儿子张海润被三弟营救脱险。张海润自幼好学,善音律,左宗棠平乱后,感念其父张廷桂为乡民捐躯之事,特保举张海润入国子监。期间,张海润悉心研读王实甫《西厢记》,同时结识了京城众多音律贤达,获益匪浅。此时的张海润,便已萌发了创作“青城西厢小调”的念头,同治十三年,“青城西厢小调”终于创作完成,亦称“西厢调”或“青城小调”。

在青城的三月里,倚着城隍庙里红漆斑驳的栏杆,听一段小调,桃花映着蓝瓦白墙,缤纷而下,婉约典雅的曲调,时而如萧萧落木,时而若草长莺飞,再次回味那段悲壮的历史时,在这样一个和美的春天,又平添了几份伤感。

更加轰轰烈烈的事情,还得从青城的得名说起,青城也叫条城,因其顺河而建,条状形态而得名,而青城这个名号,则跟一位宋代名将有关。将军叫狄青,宋仁宗年间,时为秦州刺史的狄青巡边,在条城筑一城,此后,人们取了狄青的名字为此城命名,便有了青城一名。今日所存的城隍庙,就是当时的狄青府。狄青戍边之时,正值西夏李元昊反叛,他经常亲自做先锋,先后作战四年,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箭多达八次。据说,在临敌作战时,狄青时常披头散发,面戴铜具,出入敌军,所向披靡。而今,在城隍庙正前方的广场上,塑立着英武的狄青石雕,依稀还能见他当年的神勇。

我时常想,要是历史也能记载季节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看看青城历史中的春天,就像翻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白白的梨花也上了淡色。我们看到一棵棵在春天里发芽的小树,如何长得参天,燕子在飞,从唐宋飞到晚清,又从晚清飞到你怀里,好像就是最初的那一只,它饱读青城书院里的诗书,它嗅着烟坊里飘出来的烟丝味儿,看惯了四合院里的生死,它在城隍庙的老柏树上搭窝,看着信仰狄青的人们,如何把一个人祭拜成神。

青城倚水而建,曾经因水而富甲一方,史书上说,青城人口最多时可达十万余人,当时,青城不但种植水烟,还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如今,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三万的小镇子,每日游人若织,络绎于寻常巷陌,他们似是在安静地追寻着什么,他们把灵魂短暂地安放在四合院的一把木椅上,或者书院里的长凳上,他们托起一把水烟壶,穿了大户人家里的锦缎长衫,应该是在寻找中国古代乡贤的风雅吧。他们穿行于梨园田地之间,走进一户平平常常的人家攀谈,应该是在寻找农耕社会中乡野村夫的安逸与平凡吧。

在历史深处客居的人们都走了,没有人再种植水稻,没有人再领着长长的马队驮了水烟往南走,镇子上的建筑越来越新,虽然水烟的产量还不如其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活得闲适自在,又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先辈们留下来的财富,不仅仅是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个老镇子本身所散发出来的贵族气息,足以让它从容不迫。

春天在大河里流淌,落花飘零在河岸上,有些被水流带走,有些继续装点着这片土地。人们在地里忙活着,有人侍弄蔬菜,也有人种水烟。

光阴的故事

文/何庆良

年少时不喜欢春天,因为春天雨水不断,天总是阴阴的。成年后,日子又在追赶一个个目标中度过,我从来不允许自己有赏花听雨的闲睱和心情。人到中年,终于知道牵只蜗牛散步,慢慢看人世风景了,才发现我曾经错过了多少美好。现在,我会专程去看田野里燃烧得五彩缤纷的油菜花,会低头和路边绿化带里刚出世的小嫩芽打招呼,然后由衷地感叹一声:春天来了,真美!

春风的吹拂,把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天摇曳得格外多姿多彩,多情多意。因为有了对新绿的关注,我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春天居然有落叶!

营区里有一棵300多年的香樟树,一阵风雨过后,满地就是厚厚的一层樟树叶了。枯黄的叶子,默默地偎依在树干旁,如一只只殉情的蝶儿,美中带着几分凄凉。虽像极了秋风扫落叶的景致,但又完全没有秋天那股子肃杀的气氛,因为那树上仍然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分明地宣扬着它们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原来樟树是极聪明的树,冬天需要水分,所以它在秋冬时节是不落叶的,而到了春天,老叶和新芽配合默契,生一片新芽掉一片老叶,老叶刚落新叶已生成。就如那爱美的女子,脱下一件暗红的旧袄,随即换上一袭鲜绿的短裙,全然不会让人领略秋风中的冷落与枯黄,更来不及等你感慨,就换得满枝的鲜绿了。这时,除了满心欢喜地漫步在一片新绿下,你还需要做什么呢?

傍晚在江堤上散步,忽然听到堤下的街边传来陈奕迅的《好久不见》,虽然并不是第一次听这首歌,却因暗合了夜色给予的缠绵情愫,我感觉一下子被击中了。整首歌的旋律与陈奕迅的演绎都是极平淡的,旋律舒缓,演唱也犹如细语呢喃。但在这平淡中,却带出了淡淡的感伤。低沉的音色里,一个人对往事的感叹与讲述,引出黄昏人静时独酌的欲望。

散步回来后,在营区的香樟树下徘徊了好一会,这棵香樟据说是小城里最大的一棵树,冠大阴浓,平日里它把苦与伤埋在心里,隐忍、平和地把所有的日子有条不紊地过下去,那暴风雨、落叶给予的伤痕也就渐渐愈合。就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往事,回忆往昔,尽管双眸溢满深情,尽管灵魂快要燃烧,但在所遵循的古老的伦理面前,无法跨越,无法靠近,保持理智的激情,保持适度的距离,然后将那深深的惦念,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情感最偏僻的角落。日子久了,我们都以为自己忘记了。

而《好久不见》就是这样一首能把角落里的惦念深挖出来的歌。不管时光之河流淌了多长,不管遇见的场景会是怎么样,当再次见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时,我们能如歌中所唱,从容地说一句:“好久不见”吗?我想,能真正做到这种从容的不多吧,面对往事,更多的会是那首《鹧鸪天》所述的情怀: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阳光的奔放,鲜绿的激情是成长的动力,所以没有哪一棵树会让自己错过春天,哪怕它在春天落叶,它也一定要在春天里鲜嫩一把。樟树在老叶落下的同时,在伤痕处用智慧与乐观长出新叶,以替换下那往事的旧叶,所以樟树的叶间都保持着生命的清香。而我们,拜一棵树为师,也学会在春天这个修复伤痕最好的季节里,以落叶的放弃,获取更好的未来。

人到中年,开始懂得珍惜当下,保持嫩绿的激情,能够在散淡和闲适中触摸光阴才是最幸福的事。

春韵

文/耕夫

羊年的春天来得早,温暖的微风拂过林梢。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是春韵的序曲。于是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地面活跃起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乡村田野氤氲着一丝丝植物发芽的清香,成群结队的小鸟带着梳理过的羽毛从瓦楞上飞过……

春天只吹了一个口哨,大地上的事物就陆续穿起了春日的盛装,桃树不害羞,率先绽开了乳头状的花骨朵,向阳的山坡上先是露出一点点新绿,没几天,就编织成了一张绿色的地毯。人们似乎还没有从冬天包裹的闲适中走出来,春天说来就来了。紧接着又下了两场不大不小的春雨,从小镇的高楼望出去,整个乡野就有些春意盎然了。

其实,春天来到农人的心里还是迟缓了些。早在清明前,种瓜点豆,平田撒谷,喜气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催促农事的,所以农人们哪有那份闲情踏青赏花,这些城里人稀奇的,在乡间农人那里只是时间这棵摇钱树上的花苞而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仅是农人看重的,就是在工厂里打工的人都会在春天忙碌起来,谁闲得住呢?谁能辜负这大好春光呢!

一个真正的农人,在心里是布置了隆重典礼来迎接第一声春雷的轰鸣的,仿佛蛰伏的生命是从第一声春雷开始苏醒的。熟睡的种子醒来了,冬眠的土地醒来了,慵懒的老牛也醒来了。山野林间,沟沟坎坎,所有勤快的庄稼人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甚至耕牛在主人的吆喝声里拖着梨耙踽踽而行,湿润而松散的泥土带着冬天雪水浸润过的气息袒露出来,甚至早春的燕子时而啄一下春泥,时而围着耕作的老牛翩翩起飞,都与春雷有关。

惊蛰过后,一垄垄的秧苗舒展着翠绿的身姿,在它的身边,金钱草、紫云英、野芹菜也在一小片一小片的空隙间蓬勃着。而最多的要数树枝上的春芽,向蓝天展示着生命的喜讯。还有马兰头,像一只小小的手掌,绵延在田埂上连成一片,绿油油地泛着春色的味道,这些伴着春天如约而至的绿色,芳香了乡村的春天,也滋润了农人的生活。

几场春雨,油菜花节节疯长,开得是那般热烈,那般迷人。油菜花在乡野,以爆发的姿态,肆无忌惮地张扬它的艳丽和浪漫,有趣的是不知从哪时开始,久居城市的人,相约来到乡间,仿佛要借油菜花的妩媚和柔情好好温暖自己,抑或走进早春二月的轻风里拜访他们久违的一份与土地的亲密。一时间,油菜花成为三月的乡村溢满情意的话题,成为春天的主色调,也让人真切体会到了只有春天才有那扑面而来的生命力。

因为有了油菜花的招摇,乡村显得更加鲜活清新。也因为有了这些川流不息踏青的游客,把春天铺展得妖艳而又诗意,辽阔而又深邃。在潼南,我们倘徉在那片花海,好像谁用大笔在天地之间抹了一道重重的金黄。天地之间俨然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乡村的四季,最美好的时节莫过于清明前后。这时候,草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河堤边,听得到春笋雨中悄然吐芽;山坡上,红的是桃,粉的是杏,白的是梨,是那样的艳丽耀眼,桃那样的红,柳那样的绿。

还没到清明,我的思绪就飘往那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了。因为老家的青山上还安息着先人的魂灵。清明,历来为乡人所看重,现在又被国家重视着,尤其是长辈,清明前的某一夜,突然梦见了先人的音容笑貌,大人们就会说:“他们都在那边念叨了,该去上坟垒土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总和细雨关联,总和灵魂关联。绵绵的春雨落在青石板上,丝丝寒意萌发了人们的缕缕情思,于是,家人提着供果、祭品,揣一颗虔诚的心,老老少少一大群去上坟。给亲人上坟,也是我近三十年来的必修课。在与先人坟茔默默相对这一刻,积淀多时的亲情如潮水涌起,亲人们的面容在缭绕的青烟中也渐渐明朗起来。这一刻,站在隔断阴阳的墓碑前,无声也是灵魂在血脉里的交流,人生命运的变化,感叹无常也罢,扼腕逝去也罢,也许,一次分离,即成永诀。

故国断肠处,日夜柳条新。清明,总是一个个充满伤感的画面。家乡人过清明,少了世俗,多了虔诚;没有断魂,只有思念,在春韵的序曲里又多了一份情愫。

从清明时节那迷蒙的烟雨中,走出三三两两窈窕女子,撑着花伞,置身花海,漫步小径,芳草萋萋,给匆忙脱去冬衣的人们另一番风味。踏青的人们,用力呼吸油菜花清新的气息,闻着泥土芬芳,悠然自得。好一派“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仿佛唐诗宋词的风韵,被喜鹊提前搬回到氤氲的家乡了。“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这是杜牧《布谷》诗中写的诗句。布谷鸟嘹亮的鸣叫响彻旷野,临近微雨的天幕,淡紫色的碗豆花铺满田间地头,就在这一瞬间,我幡然醒悟:谷雨定是先人专为家乡设置的,因为,唯有家乡,才有如此这般缠绵的细雨一直润着这季节。

春雨是很有韵味的,乡间的少女用她们水灵灵的腰身,注释了春雨的细节,那一份细碎清寒的美,在柔柔的春风中夹杂着细腻的情思,是给春天这个新生儿最美的洗礼,毛毛细雨笼罩着整个乡村,村道湿漉漉的,树叶亮晶晶的,仿佛天地间披上了一层薄纱,又宛如夜半惊醒的一帘幽梦。

谁知道,在春韵里,清明到谷雨的路有多远?谁知道,一位父亲藏在春天的心事?父亲的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父亲即使躺进泥土中,也聆听着春天种子发芽的声音,是的,春韵里多少个立春和雨水过去了,多少个清明和谷雨过去了,农事永远辛劳,祭祖永远虔诚,期盼永远美好。是的,春韵里,有大自然赐予人间最和谐美妙的交响。

风筝的思念

文/蒋光平

从小,我就对风筝钟爱有加,每当看到别人把风筝放上天时,我小小的心总是充满了好奇,“为什么那风筝会飞上天呢?而且还飞得那么高那么远”。常常地,我都会一个人望着风筝静静地发呆。我总认为那小小的风筝似乎有什么魔力一样,我小小的心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风筝一样,飞上天空,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每当春天来临,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拿着父母在城里为他们买来的花花绿绿的漂亮风筝在山坡上放时,我的心就有种隐隐的酸痛。那时家里穷,母亲常年有病,爷爷奶奶又年老体弱。我们一大家子的开销都靠父亲一个人在外面帮人打零工来维持。我知道,凭我们家的条件,父亲是绝对不可能给我买一只风筝的。但小孩子的心总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看到别的小孩子放风筝,我的心总会难过上几天。那一年的春天,我的邻居何二不知从哪买了一只很大的风筝,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一下子,何二便成了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一个个都跟在他屁股后面追着他跑。看到何二有了风筝,我便跑回家问父亲要一只风筝。我说何二都有风筝了,我也要一只,哪怕比他的那个小点的也可以的。父亲犹豫了好久,无奈地说道:“一只风筝要好几元呢,够我们一家好几天的伙食费了,何二他爸是屠夫,搞得到钱,等以后我们家有了钱再给你买一只吧。”父亲的话还没说完,我委屈的泪水就禁不住流了下来。我哭为什么何二的成绩没我的好,他却有风筝放,为什么他家就搞得到钱。

看到我流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抹起了眼泪。爷爷走过来说,“宝儿乖,宝儿不哭,爷爷给你做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风筝,保管比何二的好看。”爷爷是本地有名的手艺匠,手工活是出了名的。爷爷找来一只竹子,用刀把竹子轻轻划开,或削成片或做成条,再把削好的竹条、竹片用很细的铁丝扎成骨架。很快,风筝的骨架就在爷爷灵巧的手里成型了。然后爷爷找来一些彩纸,把它裱在风筝的骨架上,再贴上一些剪纸,风筝立刻生动起来。爷爷制作的风筝中,最好看的当数鸡公风筝了,挺拔的身材,鲜红的鸡冠,五彩的尾羽,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那年,爷爷制作的风筝成了全村最好看的风筝。我也便成了小伙伴们争先羡慕的对象,就连隔壁的何二也不例外。那年的春天也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一转眼好多年过去了,爷爷也离我们而去了,再也不能在春天给我们做风筝了。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想起爷爷来,想起那一年爷爷为我做的又大又漂亮的风筝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是爷爷手里放飞的一只风筝,那细长的亲情线,永远把我和爷爷连在一起。

春来正是读书天

文/刘刚

一声鸟鸣叩开泛白的东方,随红日冉冉升起的薄雾,掀开大地清新的美。春天的清晨,手执书卷,惬意品读,那是人生多美的享受啊!不思上进的人说“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可在我看来,春来正是读书天。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每次吟诵起熊伯伊那朗朗上口的《四季读书歌》时,都有春风荡漾绿波起伏的感觉。修学者,善读书;善读书者,择春日。我喜欢在暖风轻拂的春天里,端坐阳台,一卷在手,淡雅的思绪似小鸟般自由飞翔。沏一壶香茗,观一窗山海,触摸书中的温情与睿智,聆听心灵的吟哦与律动,享受人生的宁静与惬意,那是何等安逸、何等优雅。

待暖日当空,云开雾散之后,随手执书一卷,踏青郊外,席地盘坐葱绿草地上,任凭野草浸染一身馨香,一同沉醉于生机盎然的春光里。“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流芳千年的诗句,读来清新飘逸,意味深长。此情此景何止季节带来的美,更有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芬芳。

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经商置业,还是修德治学,人们都不要枉度春光,别让时间从指间悄然流逝。“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的《闲居书事》,就是劝告世人要珍惜光阴,趁大好时光用心读书,不要做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遗憾事来。

人言春日静好。让我们在春天里觅得偏安处,把读书的乐趣升华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中去,让浸润心脾的书香洗涤尘世凡俗的思维,才能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与坦然。春来正是读书天,让我们在千娇百媚、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手捧书卷,细心阅读。从书中品味生活的美,从书中感悟人生的美。

临春

文/余方冰

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我感到春天就不远了。昨天刚开了总结表彰会,单位里要回家过年的同事们就纷纷离去,留下来坚守的大都是一些家在城区或不回老家的,像我就是,老家的父母都已过世,我们一家三口这几年就在城里过年。

傍晚时分,我和妻子去超市买年货。天空飘着淡淡的雨丝,但仍挡不住浓浓的年味。超市大门口外的花店姹紫嫣红,最多的是富贵竹和金柳,像列队的礼宾排在大门口,屋檐下的年画、对联还没有收摊,从超市出来的人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提着大包小包。

进入超市内,第一感觉就是今年的年货又比往年丰盛,各种各样的酒、糕点等呈方形摆放,穿着红色外套的促销员比平时多了不少,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温暖的笑意。买年货的人熙熙攘攘,我想找一个推车都没有,只好让促销员把我选的年货送到超市出口。

从超市出来,我眼前闪过一丝亮光,开始还以为是谁的手电筒晃了一下,不对,我听到有一些轰隆隆的响声,不像礼炮那么响彻云霄,这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但也不是特别震人,这到底是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呢?

再细听,哦,这一年立春在前,春节随后,这是立春过后的第一声雷声。

雷声响过,雨丝变成了大大的雨点,雨水打在车玻璃上啪啪直响,我感到就像谁在敲打春天的鼓点。是啊,随着年三十的临近,随着除夕夜烟花礼炮的盛放,我们一步一步走近春天的佳节。

在这样的节日里,每当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三三两两回家过节,我就感到有一点羡慕,也有一些悲凉,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而现在不再拥有如此温暖的归宿。但这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思乡的情结。在故乡那片土地上,虽然我的父母已魂归青山,但那里还有我的叔叔、还有我的姐姐,每年春节前后,无论有雨有雪,我都要赶回老家祭祖,再去饮一碗叔叔家的老米酒,喝一碗姐姐家的土鸡汤,虽然匆忙,但这份牵挂也常常让我感到幸福感到满足。

所以,每到临近过年的日子,我感到春天仿佛就在眼前一样亲切而又温馨。

一曲夯歌飘春天

文/张春波

立春后,乡下的亲戚叫我去“喝春酒”,说是要夯地建房,相当于“奠基”的庆典仪式。在家乡,无论是修新农村建设的集中定居点,还是建散落在阡陌桑田上的农家小院,只有当石夯砸下、夯歌响起的那一刻,才算正式开工了。夯歌声声,曲调高亢,婉转动听,爆发出一种憾人心魂的力量,于是我固执地认为:春天,是被夯歌吼醒的,一曲夯歌飘春天。

记忆中,家乡盖房,一般都选在开春之际。此时,打工的农民还未大批外出,要建房的村民们请人比较方便,而且天气亦好,晴朗、雨少,修筑的速度快,不耽误春耕。夯歌唱响,万物复苏唤春醒,乡村沃野上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石夯那沉重的落地声为一首首夯歌伴奏,砸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谱写着吉祥与憧憬。

一块重约二百多斤的长方条石被四根扁木绑夹着,这个看起来有点笨重的东西就叫夯。其中有一根扁木的顶端做了个圆形手柄,由领夯的人掌控,四根木杠共拴着八根粗麻绳,分别由八个青壮年抓着。“夯”,从字形上就给人一种力量,上“大”下“力”,当石夯大力砸下,地便夯实。石夯是默默的器具,但夯歌却是高亢的号子,犹如打夯的汉子,外表憨厚敦实,内心豪情万丈;犹如家乡的民风,朴实无华中蕴含着让人惊羡的美丽。

农家建房是有讲究的,一般都要在需平整地基的夯场摆酒席,这样才吉利。筵席散了,撤掉桌子板凳,在盖房的主人家招呼下,石夯被抬了出来。打夯时,只见领夯人一扶圆形手柄,一道无声命令便下达了,八个打夯的汉子同时弯腰,抄好各自的一头儿。只听领夯人清了一声嗓子,不紧不慢地喊出:“大家抬起来呀——”此句仿佛从胸中迸发,声似洪钟,音若金吕,就像惊蛰的那声春雷,唤醒乡间的春天。号子一起,众人齐唱夯歌,一起一落一节拍,在希望的田野上四处荡漾,粗犷而雄浑:“举起来哟举得高哟,砸下去哟砸得实哟……”一夯下去,就有山摇地动的震撼力。

打夯是个体力活,领夯则是个技术活。大家用劲均不均,地基夯得实不实,场面火不火爆,就全靠领夯人的夯歌来引导。打夯的路线偏了,就唱:“向西压半夯啊——”,随着“哎—嗨—呀”的应声,大家就主动向西拉夯;石夯要调转方向,就唱:“大家向东拐啊我说——”,“吆—啦—吆—啊”,大家就转向拉绳,自动拐弯;谁使劲小了,石夯受力不均,落地便有点颠簸,就唱:“左边的加把劲啊——”。夯歌的曲调固定,歌词现编现唱,雅俗之中不乏幽默。

夯起夯落,歌声激越,土地被夯实夯平了。在围观村民的欢呼声中,打夯的汉子们把石夯高高举过头顶,算是完美谢幕,可那淳朴、粗犷的夯歌却久久地在天地之间回荡。

平整地基,有电夯、汽夯以及碾压机,但在家乡,依旧一曲夯歌飘春天。虽然打夯如今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可是石头做的“夯”与村民们朴质的“实”融合在一起,便有了夯实的基础,这个春天就能迈着稳健的步伐,抒写幸福的故事。

寻觅春天的足迹

文/叶轻驰

昨夜一场春雨。今早醒来,耳边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从院中颤颤巍巍的枝叶间,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春天的痕迹。一只飞鸟从头顶掠过,留下一串呼吸,蕴含着春天的意味。

走在路上,触目可及的生命,仿佛都在节节拔高。大自然或急或缓的呼吸中,春天的韵律无处不在。一夜之间,萧索的严寒似乎已飞逝而去,花红柳绿却在清晨微凉的气息中,慢慢滋生。再平凡的生命,因沾染了春天的气息,也变得奥妙无比。

小桥流水,西风瘦马,小道上行人如织。一切如昔,却又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节奏分明的呼吸轻快无比,不似昨日的沉缓,却带着一丝春天的明快,如同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将内心的焦虑一扫而净。

这是一种别样的寻觅。梦中的旖旎,洒落在春风中,便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人人都在追求,但梦如镜花水月,唯有春天的期许,才能让我们闻到些许的芬芳。一种不肯舍弃的执着,等待的是一朵花开的馥郁。而在春风中,丝丝的苦涩,终于凝结成了眼角的笑意,眉梢的惊喜。这些,便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礼物。

就这样,在春天的足迹中,我们寻觅着。寻找着未来的期盼,感受着过去的失落。但人生就是这样,朝朝岁岁,日复一日。严寒已过去,暖春也将至,我们走过了冷冬,阳光便也在不远处了。

写给春天

文/马嘶鸣

时令已过大寒,挥手告别大学已然许久,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

儿时的梦想,就是身着深蓝色的警服、头顶庄严的国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2014年7月,我如愿以偿,来到了高交大队陕川界巴山执勤点,心里着实荣幸高兴,也算是圆梦吧。记得那晚难眠时,望着蜿蜒的高速公路、看着被路灯拉长的树影、听着不知名的虫鸣声。心里瞬间空荡,情绪堆积瞬间满格,是有些恋家,但更多的是陌生。在这里,我意外遇见了我的初中校友,他竟然也在这里,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一起打球、健身,慢慢地和其他同事也熟悉起来。一起起床、一起吃饭、一起上班,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宿舍,还有那让人无限怀念的大学生活。

“激情在热血里激荡,寒来暑往,尘土飞扬,只为那生命之舟导航”。这跌宕的词句或许是对交通警察生涯的第一描述。交通警察在警察队伍中只是最为平凡的一个警种,没有刑侦警的刺激惊险,不像巡逻警英姿飒爽,更没有治安警的潇洒威严。长路上的岁月更像是一首歌,一幅画,我们用汉水谱写青春的旋律,用艰辛描绘靓丽斑斓的色彩;检查服务的时光更像是一条河,我们用理想和追求闪烁成欢腾的浪花;巡逻的日夜像是一座钟,我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神圣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肩负着祖国神圣使命的交警,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也常三餐不济,也会晨昏颠倒,但作为交警我们是光荣的,我们守卫着法律的天平,让肇事者得到严惩,使受害者得到救助,护卫出行的平安……

热爱工作,忠于事业。我常给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做事重要,做人也重要!老话说“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翻看词典“工作”二字,释义为在长时间内做重复的动作,通过工作来产生价值,主要指劳动。我觉得工作是通过劳动产生价值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有工作、人人都应该好好工作。刚从校园走出来的我,涉世未深,没有太多经验与磨练,遇事不沉着冷静,显得过于浮躁。在工作中得到的每一次指点开导,都让我收益受益。在岗位上得到的每一次帮助照顾,都让我感激感谢。感谢那些在工作与生活中帮助、照顾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中2014年结束了,总感觉过的太快,总感觉还有回忆。记得,毕业收拾东西出校门时的落魄。记得,穿上警服面对镜子时的激动。记得,第一次被司机师傅称赞时的欣喜。记得……

太多的感悟、太多的慨叹,无法一一倾诉笔端。车流作韵,大道作弦。又是一年春天,新的开始,祝愿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幸福安康,所有看得见看不见的的旅程都平安顺畅。

春天来了

文/胥进光

早晨起床时,窗外边好像并不冷,加上妻子昨天就提醒过,都什么时候了,还穿得这么鼓?于是,悄悄褪去了一层保暖内衣,走出家门,尽管觉不出多么暖和,可毕竟,一点都不冷了。

春天果然来了!小路两旁的杏树,不知什么时候被谁大刀阔斧地修剪了一番,路面上还散落着一些长长短短的枝条呢。看样子,用不了几天,这些杏树,就要在枯瘦的细枝上,绽出粉红色的杏花来,一嘟噜一嘟噜的,然后,蜜蜂来光顾,蝴蝶来光顾,还有,那群灰不溜秋的麻雀来光顾,吱吱喳喳的,在这棵树与那棵树,这簇花与那簇花之间,来回的窜,兴致高着呢!

这地面,不知从哪天起,怎么变得这般的松软,简直要发酵似的,有的地方还起伏着,裂开了一道道不规则的缝隙。种子也该睡醒了吧?那些略显迟钝的花呀草的,在地下沉寂了一个漫长的严冬,此刻,早已耐不住那份黑暗的孤独,在酝酿着,酝酿着,挑一个什么样子的好日子,悄悄探出头来问讯一声。其实,要说日子,今天就蛮不错的!

鸟儿是不甘寂寞的,大清早的,阳光还未出来,便翘在枝头上了,呼朋引伴地开始了一天的歌唱。舞台是流动的,这块枝或那块枝,这片树或那片树,甚至,心血来潮,说不定还会扑棱一声,还未等你锁定它的行踪呢,便在蓝蓝的天空中撒下一串漂亮的音符,让你久久地回味!回味!这春天!这春天!哦!

或许,你受到了某种启发,改变行踪,不必远去,就到那方池塘边吧!这儿好像是柳树的天堂,不然的话,她为什么远远地就将那长长的细枝垂下来?还自作主张地着了色,绿隐隐的。眼前陡然间多了一架浅绿色的屏风,看着看着,风儿一吹,那些颜色好像长了翅膀,漫天飞舞,天地间一下子变得绿隐隐起来。

柔软的水,让冬日的坚冰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退场,刷刷刷的,泛开了涟漪。她该是最得意的了,蓝天上的白云,岸边上的瓦屋,以及那些来回飘荡的柳枝,此刻,哪一个不得在这儿深情地照一个影呢!鸭们是天生的戏水高手,此刻,它们正快活着呢!嘎嘎嘎的,灵巧的尾巴一抖,天空都跟着摇晃起来。

阳光让世界充满活力。太阳出来了,红红的,像刚刚被浓烈的红高粱酒重重地熏过。然后是马达声,划破了田野的宁静。犁铧让沉睡的土地变得神奇起来,顷刻间,土浪翻涌,春潮激荡,金灿灿,亮闪闪,弥漫着一种气息,甜甜的,香香的,却一点都不油腻。阳光一出,一天便开始了;马达一响,春天就来到了!

小草冒芽了!

麦苗冒油了!

胖喜鹊从蓝天上飞过!

谁家小院里飘出烧荠菜的清香!

“生意忽满眼,不知春深浅。”这春天,真的来了!

一片树叶

文/王元琼

我有两个朋友,理科男和文科女,他们都是人中龙凤,却至今还在单身。

她是名大学教授,教授古典文学,柔弱纤细的外表,温文尔雅的举止,饱读诗书的学养让她看上去就是一幅雅致的水墨画,不需要任何雕饰,已经韵味十足,她安静读书的样子就是男人心中的女神。然而,唯美的爱情观,让她渐成剩女,四十岁了还单着。她不止一次告诉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有时候也会寂寞,但与书为伴,内心并不孤独。

他是搞金融的,在证券公司上班,高大魁梧,阳光帅气,单是外形,就足以征服女人。他每天早出晚归,分析数据,跟客户对接交流,陪老总喝酒应酬,他单着的原因很简单,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优质男,根本没有时间恋爱。当同龄人都抱着小孩叫他叔叔,父母几次三番下最后通牒的时候,他才开始为未来着起急来。

至于我,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对单着的人特别同情,抱着救世主的情怀,想让他们跟我拥有一样的人生轨迹,恋爱、结婚、生子,然后静静地老去。

我常常异想天开,把他们撮合到一起,也许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完美结合。我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他们已经明确拒绝了我,没有把握的结局,他们连试一试的兴趣都提不起。

那是一个春天,我们三个人机缘巧合地坐到一起喝茶,你猜怎么着,我们看了一下午的树叶。

我努力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可是,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壁,交流基本无法进行。她谈文学,古典爱情,感天动地,他如坠云里雾里;他说股市,熊市牛市,长线短线,她听得一脸茫然。

春天,很适合看油菜花开。她满眼装着憧憬。

今年的房价飙升太快了。他艰难地吐出每一个字。

她有些花容失色,遗憾写在脸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你怎么看?她又问道。

他看着天空,不无忧虑,说,好像国际原油又降价了。

无语,简直不解风情。她悄悄向我诉苦。

太作,不食人间烟火。他私下里发牢骚。

两个人简直就是两条平行线,无论如何延伸,都没有交集。偶尔也有思想碰撞,却文理泾渭。直到那片树叶的出现,才打破沉默。

那片树叶稳稳地挂在树的半腰,经过冬天的霜雪,依旧绿意盎然,微风吹过,头顶的黄叶纷纷飘零,那片树叶竟然纹丝不动。阳光的碎金从树缝里透过,春天的光影和谐无比,话题就是从她的发现开始的。

当时,我正在脑海里努力地百度关于爱情的诗句。突然,她非常诗意地感叹道,“无边落木萧萧下,唯见此叶如处子”。因为这个发现,她兴奋得像小女生,然后就绕着那一圈光影不停拍照,照桌上的茶杯,地上的人影,以及那片树叶的特写。她投入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们。我们仰望天空,数随风飘落的树叶,一片,一片,又一片,然后就开始编造诗句。

意外的惊喜油然而生。他把不知名的诗句改成段子,当说到一句,“冷风吹得屁股冷,落叶不黄叶不落”时,她笑得花枝乱颤。那一刻,他手足无措,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我在一旁看得心花怒放,这一出,有戏。

我暗里给他抛了个眼色。他迟疑了一下,很快扶住她的肩膀,轻轻耳语了一句,再看她的眼里,已经柔情四溢,波光流转,两颊红霞飞了。

写到此处,我无法继续下去。我知道自己编造的痕迹很重,事实的真相是,她和他因为一片树叶走到一起的可能性非常小。相反,那一片树叶,我们三个人看了整整一个下午,她忙着给春天拍照,他忙着看股市行情,我忙着搜索话题。

终于,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把他和她作为小说里的主人公,我需要为他们找到交集。

这次,那片树叶,果然,没有辜负我。

上射垛的期待

文/王业刚

走进上射垛,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是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城市地带的人们所体验不到的。我们从乡野间走出来,在城市的喧嚣嘈杂中渐渐迷失掉自己,不关心粮食和蔬菜,感受不到节气的更替和土地的墒情。我们在把土地遗忘的时候,也把土地赋予我们的良好品格遗失了很多。我庆幸在这个春天里,乘章丘教育人对上射垛的乡亲们进行精准扶贫的机会,让我重新深入土地与大山的怀抱,借以唤醒那些沉淀在我骨骼和血脉里的土地基因。

聚焦

上射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隐没于万丈红尘之外。

对上射垛来说,春天的脚步总是迟滞的。无数个春天里,她把自己藏在大山深处,空有绝世芳华,寂寞凄清几许。上射垛像一个怕羞的少女,懵懂无知,混沌未开,她偎依在长西岭的臂弯里,绵延着千年的梦境,生怕被人惊扰。春风从齐长城的垛口吹过来,吹开了岭上万株连翘、千棵碧桃,黄如金练,艳若红霞。在层层叠叠的金黄和粉红包裹下,上射垛终于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漫长而严酷的冬季终于过去了,上射垛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

2016年的春天,那尘封千年的遍野花海终于因为一群教育人的到来而揭起了她的神秘面纱,上射垛终于向世界袒露出她惊世骇俗的美!4月5日,也就是我们去那里采风的前两天,是汽车马达的轰鸣和喧闹的人声惊醒了小村的酣眠。清澈的阳光倾泻下来,让上射垛激灵一下子长了精神。小狗们摇着尾巴兴冲冲迎上来,在我们身边嗅来嗅去。乡亲们推开院门聚拢到大街上,热情的迎接我们。

与上射垛遗世而独立的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村民们的极度贫困。300多人的村子,贫困人口占到四分之一。很多村民的生活条件仍旧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斑驳的土墙,颓圮的房屋,微薄的收入,寡淡的日子。房屋随地势起落,巷子迂回曲折,每一条街巷的尽头,不是陡坎,就是崖坡。低矮破败的泥房子,满面笑容而衣着破旧的老人们,蓦然响起的狗吠声,在这里没有一家村办或个人的企业,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四十岁以下的成年男子或女人……

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在土里刨食,喂喂鸡鸭,饲养几头牲畜。冬日农闲,人们散落在墙根晒太阳,拉拉家长里短,直到把同一个话题再也咂摸不出一点味道,太阳在空中兀自燃烧。也许,很多人会赞赏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田园之风。但有一种情怀叫设身处地,有一种慰藉叫感同身受。只有身临其境,亲身感触一下贫困村民那被岁月无情碾压的日子,才会痛彻心扉。

上射垛虽然贫困,但乡亲们乐观的精神、淳朴的微笑和热切的目光,又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村主任是个热心人。这些年,虽然村里集体经济几近于无,工资都没有保证,但他还是热心跑前跑后,心甘情愿为村里人忙碌。听他介绍,上射垛村老人多,村民贫困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丧子致贫。阳光满地,鲜花满山,长西岭傲岸无言。上射垛虽美若仙子,但如果长期贫血和营养不良,也会让她一病不起,黯淡了容颜。

期待

从打响扶贫攻坚战的那一刻起,市教体局的扶贫干部就盯靠在村上,每天都要跑前跑后,联系筹划致富项目,每隔几天,还要到局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扶贫干部给自己的工作列好计划,每天要到哪些农户家里走走,要给哪些人打电话,如何把争取来的扶贫物资落实到位,要和哪些部门打交道。扶贫干部的心里明白,要想让贫困的山村改变模样焕发青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给村民幽暗闭塞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让亮光透进来。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多谋出路,加快发展,这才是致富的根本。只给病入膏肓的山村输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这孱弱的肌体逐渐康复并产生造血能力,实现长远发展,那才是扶贫脱困的目标和本意。

山间的山泉水聚集成的水塘是天然的养鱼池,上射垛的浆水豆腐远近闻名,山岭上野生的连翘是珍贵的中药,山坡地的土质很适合核桃生长,大山里藏着山韭、野蒜、蒲公英等数不尽的珍宝,还可以兴建旅游度假区,可以搞特色养殖……只要把上射垛的品牌打出去,上射垛扶贫攻坚战这盘棋就会走活!

2016年的春天,有无数的人正在默默支持和关注着上射垛。而这一切,都源于章丘市教体局党委的决心,和上射垛老百姓的深切期待……

春闹眼明泉

文/李美云

虽然住在眼明泉公园旁边,却因为每天上班,更或者是因为懒惰吧,竟很少去泉边走走。一日日地过去,公园里的景色就象自己家里挂着的一幅画,虽然美丽却认为熟悉地无须再去欣赏了。

突然有一日,开车过去,眼睛扫过处竟是一片如烟似雾般的黄绿色,心里惊了一下,忙再回头仔细看,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疑惑间眼角余光处再一次迷迷蒙蒙地升起团团黄绿来,淡淡的、清新的象初学画画的少女不经意间倾洒了染料水,还带着些许的羞涩。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春天竟然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婷婷袅袅怕羞似的先在公园里的树梢上停下来休息。

周末,再次路过时才发现,春天早就已经不管不顾毫不客气地将眼明泉装点起来了。红的绿的粉的白的,姹紫嫣红的象一个准备出嫁的盛装新娘。于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车闯入了这个热闹的春天的盛会。

樱花和迎春花的性格是大方而泼辣的,不等春天的脚步走近,他们就已经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地绽放了花朵,欢笑着、热烈地拥抱着每一个来观赏的游客。桃花似乎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只试探着透出粉嫩的小脑袋,似又不甘心错过这美好的春光,也扭扭捏捏挨挨挤挤地登场了。隐约传来紫丁花的香味,淡淡的,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挑逗着,若是认真寻着香味嗅过去,却又什么都嗅不到了,只看见大簇大簇的紫丁花正调皮地对你挤眉弄眼。

柳树是早就换了几次装的,由最初的烟雾一般的淡黄转而黄绿继而淡绿,长长的枝条轻轻抚弄着凝润碧绿的湖面,原本平静的湖水似乎也受到了感染,摇曳着一层层地荡漾开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站在湖水边真想与那粼波一起荡漾起来,象梦一样随风而去,此时,世间繁杂,人生不快又算得了什么呢。

泉水是不会少的,比冬天流得更欢了,三两个泉头尽情地喷涌着,象憋了一个冬天,早就想出来透透气了。

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过,笑着闹着,不时将手伸进泉水中掬一把,任水从指缝间缓缓流过,不为别的,只为感觉泉水的清凉与沉静。最高兴的应该是孩子们,拿小桶的、拿水枪的,一起涌到泉水边欢笑打闹着,直弄得头上身上湿淋淋的一片。而大人们却出奇地脾气好,并不责怪,只坐在泉边的木椅上微笑慵懒的看着,不打伞,不戴帽子也不要太阳镜,只是完完全全地舒展了身体,贪婪的将自己整个地沐浴在阳光的照射下。

一位带袖章的老人,大概是公园的管理人员吧,看到孩子们把水泼洒了一地,装作生气地叫了两声,可是不管孩子们听还是不听,他也并不在意,只是回过头来微笑着坐下,悠然自得、幸福满足之情,在这个春天的盛会里,正从老人刀刻般的脸上满满地溢出来。

中国年

文/fxzh1016

一切都在流动,我们像一群飞鸟携着春天的气息回家。抖落所有的牵绊和风尘,不约而同地朝这一天飞来。因为温暖,因为亲情,让我们什么时候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遥远因为这一天不再遥远,远方有故乡飘着熟悉的炊烟萦绕晚霞,还有慈祥的母亲在路口殷切的期盼。因为怀念,因为思乡,让我们什么时候都有一种柔软的情怀。

我们阅读四季,四季的内容丰富每一篇关乎生计。很多时候都我们都奔波在路上,满面尘土,遥望家乡。即使没有星光,我们也不会失去方向。

我们洗净双手,坐在亲朋好友之间说说笑笑,吃着团圆饭。鞭炮和烟花此起彼伏,灯笼高悬,门联喜气洋洋。一晚不眠,春天来了,我们新的希望来了。

白雪飘来春天的祝福,醉眼朦胧中依稀春水东流。一个祖先一种古老的习俗连接着我们的血脉,大人们作揖问好,孩子们跑跑跳跳祝福声声中又长了一岁,岁岁平安。

天地豁然,快乐和亲情弥漫我们的四周,每一句祝福饱含着深情。这一天,我默默祈祷,我的亲人朋友们身体健康,我的祖国繁荣昌盛。

喧嚣与宁静

文/胡靖

春天的周末,我常常这样度过。一半喧嚣,让我看到入世的艰难,一半清闲,让我留意出世的逃遁。

这个周末,心情同天气一样捉摸不定。

我从家里出去,没有目的,只想一个人随便走走。出门就碰上了的哥,职业病让他的眼是斜视的,他跑在城市的街道上,眼睛却看到道路的两旁,对每个行人都嘀嘀两下。他是说,跑累了,你上来吧。但我没有理睬,我不会坐的,我要走自己的路,坐我的11路车。

从八卦井到考棚街,路不长但热闹。走着走着,就有人向我打招呼,说师傅,把鞋擦一下。她们大多是四五十岁左右的女人,她们把高凳子让给你坐,自己却坐很矮小的凳子。她们叫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看你,她们只叫你的脚。当你坐下来之后,她们就忙碌开了。在擦鞋过程中,就有几只碗伸过来了,是一些花白头发的老人,那碗在摇晃着,几个钢蹦儿作响,哀求的眼神让你觉得像做错事的孩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难受,她们就像我的母亲,为什么要在城市的街上流浪?但大多数时候,我选择了回避。

城市像一个无绪的乐队,在自导自演生活的闹剧。在这滚滚的人流里,每个人都是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位子,都在为叫做“名”和“利”的东西奔忙。在这个城市里,在每一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事,让你感慨,叫你难受,使你有太多的郁闷。看着那些为了生活或理想而工作的人们,我心生敬意。而他们的艰难困苦我却无言以对,做人真的不易,不说也罢。

我又来到了月亮堤,这座小城的后花园。我看不得城市的嚣张,就只好到这里觅静了。走在这光洁而弯弯的路上,看田地里油菜花开,我的心便慢慢平静下来。随着空气的过滤,人也活络起来,精神好多了。我爱这条路,一年四季都走过。冬天的午后,在这里走走,感觉阳光才有点温度,心中才有暖意;秋天最适合的时间当然在傍晚了,对面的田埂一派收成,富足而殷实;夏天的早晨在这儿走走,没有热闷,只有风吹你的衣裳,吹干你的汗;而我走的最多的就是春天了,春天到这里是享受,春风拂面,情绪膨胀,这儿是心情的释放,也是灵魂的安慰。只有这个时候,身与心才是安妥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油菜花地里抽几根菜薹,甜香的味道实在诱人,或看着蜜蜂采着花粉,嗡嗡声让你心里痒痒的;也爱看着不知名的鸟儿,在那里跳着叫着,自由的样子不是我能得到的。当然,在这里拣几颗赤壁石,挖几块瓷片,也是我的最爱,大部分锻炼的时间都在这里了,这块都市里的乡路,我精神的憩园!

春天的周末,我常常这样度过。一半喧嚣,让我看到入世的艰难,一半清闲,让我留意出世的逃遁。闲适的生活是需要条件的,我本闲人,戎马生涯日子过多了,现在只想要些宁静,我愿多些静悄悄的周末时光。

春日吃茶去

文/朱凌

悠悠春日花开遍地,春光下鲜花争相开放,而在春日里,品一杯绿茶,伴着这春光,让人的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我看来春茶该是谷雨时节的好,尽管早在清明之前,就已有春茶上市,但就我个人喜好来说,我还是认为谷雨前后的茶叶,无论是色、香、味,还是价位都是比较理想的。

春日里,找一处有山有水的好去处,一杯清茶,几块点心。再或者一两个好友边聊边品,看山花绽开,听泉水细语,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春日品茶也可以一人独品,看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歌,春日美好的时光,也不至于被辜负了。

喜欢在春天饮茶,饮的是一份心境,一份美好。喜欢在春天饮茶,感受春暖花开,四季交替。喜欢在春天饮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春茶悠香,特别是上市的新茶,更能让人唇齿留香。

喜欢饮茶,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茶中自有一番真滋味,印象中,最早接触茶是儿时在奶奶家。那时,每日清晨,奶奶势必要泡上一杯清茶,跟她时间久了,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奶奶曾说,茶水可以明目,可以去油,饮得多了,便不易生病。儿时的我,却独爱上了这个味道,虽然起初喝的时候有些苦,但却回味无穷。还记得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就该先苦后甜,正如同这茶水,起初苦,但是喝到最后,会让人满嘴生香。

奶奶这一生,就是这样的,年轻时很穷,什么苦她都受过了。倒是年老了,条件好了,福气也来了。她曾说过,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的人生。先甜后苦,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今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要早,品茶的日子,已然来到了身边。总是喜欢在清晨为自己泡上一杯茶,然后,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感觉到倦了的时候,饮上一口茶,疲惫之感顿时全无。饮上一杯春茶,仿佛将这春光留在了这一室之间,让这份美好,陪伴在我的身边。

流浪的游丝

文/沉香

那个抛弃我的春天,成了我永恒的游丝。

在寂寥到死的寂静里,追随你的潋滟光影,成了一生的诱惑。无从说起你的美丽,只有漫山的杜鹃红,还有山坡上奔向你的纤细背影,和背影里义无反顾的执拗;无法说起你的甜美,竹影婆娑的小溪,小溪里那尾逆水而上的小红鱼;不知和谁说你,不知道说起你时,我的暧昧迷惘可有人知,还有你少年的草帽,在一棵茂密的枇杷树上挥舞的故事。

绿皮火车在山坳里穿行,悠长的汽笛撞击着时间、空间,波光粼粼的世界,从不真实。迎风的发辫散作飞扬的瀑布,万千的纠结就此散落成一地鸡毛。你飞速的步履,成就了渐行渐远的律动,潮水般卷过所有的画面,那滔滔的浪花,在悲哀和无助中,就此作别。

请不要把我放弃在心的巨浪,我是一叶坠入深海的小舟,在无边无际的不测里,你带走了我游丝的灵魂,我将怎样委蛇比岸。即使,月色携带着记忆的垂柳,倒映在礁石港湾;即使,垂钓的长竿,甩下一个寂静温暖的涡旋;即使,夕阳还是那日的夕阳,白色的沙滩还在摇曳着曾经的暖意……可抛弃了春天的岁月,四季无法轮回。

晚星沉落,对于黎明,我就是你的暗夜,总听见一个足音在天际追问: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我想对你说:我是深夜送给黎明的一滴露珠,带给你晶莹和蓬勃,也带给你岁月的严峻和葱茏,还将带走你的青春娇容。

游丝暗走,夜珠坠玉,窗纱含情,又是谁在等待一个莺鹊婉转、蜂蝶嘤嘤的一个春天。

父亲的春耕

文/赵利勤

春天来了,在和煦的阳光下,父亲把屋檐下挂着的锄头取下来,端上半盆水,蹲在磨刀石旁“哧啦哧啦”用力地磨着。母亲说:“你在鞋厂打工,既轻松又挣钱,急着去锄地干啥?”父亲头也不抬:“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只有双脚站到庄稼地里,心里才觉得踏实!”母亲笑着说:“你是老黄牛托生的吧?咋就离不开庄稼地呢?”父亲的脾气很倔,种了大半辈子地,看到如今的年轻人只想着外出挣钱,把地都荒了,很是心疼,不过他也没办法,只有闷头把自家的地种得更好。

父亲不理会母亲的唠叨,他磨好了锄头,扛在肩上,大步流星地向麦地走去,看样子不像一头老黄牛,倒像是一位扛着枪、急于奔赴战场的勇士,和他走向工厂的样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母亲看着他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对我说:“你爹就是受苦种地的命,在鞋厂轻松的活儿他常说腰酸背痛,种地当牛做马反而不叫苦不叫累,人家想留他在鞋厂多呆一天他都不答应。”

父亲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一天学,但二十四节气歌背得滚瓜烂熟,日历上的节气他也认得,和种地有关的谚语他会的比大学生都多。春天里的父亲像是憋屈了一冬的千里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的确,父亲在别的方面不敢说,但种地却是没有人不佩服的。父亲站在麦地里,前腿弓,后腿蹬,手拿锄把,有节奏地挥动着。人是锄的脚,锄是人的手,人和锄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父亲不会弹琴,但嚓嚓的锄地声就是他献给大地最动听的音符;父亲不会写诗,但那一行行脚印就是他写在庄稼地的抒情诗;父亲不会画画,但蓝天白云、绿苗黄土和劳作的父亲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滴滴晶莹的汗水,从父亲的额头滴到麦苗上,再从青青的麦苗上滑落进泥土;一块块板结的泥土,在父亲的锄头下变得松软,麦苗伸个懒腰就能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

在别人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里,尽管有时春风料峭,乍暖还寒,但父亲却很少停下手中的锄头,七八亩地,堤内堤外,河沿坡地,大大小小被分成了五六块儿,这些地差不多都是他一个人锄的,锄地、浇水,再锄地、再浇水……一块块轮流进行,轮完一遍,第二遍就又开始了。那些天,父亲的身体佝偻得更厉害了,常常连走路都直不起腰。我真想让父亲休息一下——那么多地,家里又不缺钱,少收一些也没啥!可是父亲却说:“世界上对人最实在的就是庄稼地,你多流一滴汗,它多结一粒籽,你要是不出一丝力,它绝对是荒草遍地。”父亲很累,但那些天,他却睡得很踏实。

父亲的春天,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幅春耕图。

春在人间

文/刘东升 刘艳丽

伴随着和煦的暖风,春天如期而至。那怒放着的金灿灿的迎春花,那欢快的翩跹起舞的丝丝烟柳,那遥看似有近观却无的初生小草,无不告诉人们新的纪元开始了。如酥的细雨过后,似火的桃花、粉红的樱花、如雪的梨花,还有羞涩的樱桃花、奔放的金盏菊竞相绽放。花前树下,赶趟儿的蜂蝶、啁啾的鸟儿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春天真是一个信步原野亲近自然的好时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诗人白居易漫步西子湖畔,看到湖面初涨,水与堤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眼前荡漾的波澜融为一体。置身绿杨荫里、白沙堤旁,混迹于游春赏玩的人群之中,尽情享受自然的馈赠。莺燕争春、百花绽放、草儿青青,其中真趣不可尽言,这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触角异曲同工,尽显先贤们“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胸襟和品格。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在静谧的春夜里山间独行,花飘万点,幽香缕缕,顿觉神清气爽,心定虑凝。忽然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清冷的银辉肆意倾泻下来,沐浴着隐隐青山,郁郁深林。枝头上早已熟睡的鸟儿好像忽然受了惊吓,腾空乱鸣,不远处的山峦边随即传来几声鸣啭,和着汩汩流水,音回空谷,宛若天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乐何极?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久居深闺的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引领下游园赏春,融融春光唤醒了她热爱自然的炽热情感,于是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挚诚感叹。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眼前的一草一木、一亭台一楼阁无不是诗,无不是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江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主人公别具一格的清旷灵秀之气,这也是大戏剧家汤显祖能把《还魂记》传奇叙说得如此细腻温婉气韵生动的原因之一吧。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告别离乱之苦的诗圣此时寓居成都,春暖花开之际,他独步寻芳,心情舒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以宏大的视角观赏春天,以生花的妙笔点染春天,令人心旌摇荡,神往不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大师笔下的春雨温润,春风怡人,拄杖观览,兴致勃勃,又何需解缆归去呢?

蝶舞蜂飞燕衔泥,风摇雨落百花开。春意盎然,春在人间——走,一起到野外踏青去!

带母亲感受春天

文/韩灵艳

午后,在暖阳温柔的抚摸下,周身暖洋洋的,我带着女儿,拉着母亲缓缓地走在小区的花园里。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循着花香望去,原来是石阶两边的迎春花开了。

母亲像个孩子一样惊叫起来,满脸欢喜地走上前去,我也紧跟在她身后。瞧,那一大片墨绿色的嫩枝交错重叠,蓬松着一朵朵金黄的花朵,宛如一只只黄蝴蝶迎风起舞。母亲在迎春花前,停了下来,伸手拉着一根迎春花的枝条,尽力地把鼻子凑上去闻着花香,很享受的样子。“妈,我来帮你吧!”我把那根枝条轻轻地拉到她的面前,让她尽情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十几年前母亲突发脑溢血,手术后就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和锻炼,她现在已经能用左手做饭、洗碗、洗衣服了,走路一天比一天稳当,说话也一天比一天清楚……

此时,母亲顺势坐在石阶上,金黄的花儿映着母亲花白的头发,亮闪闪的,真好看!我轻轻地帮母亲捋了捋头发,静静地坐在了她身旁。

女儿兴奋地在台阶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又闪在花丛中,露出花儿一样的笑脸……

记得小时候,每年迎春花开的季节,母亲都会带着我们姐弟到田野里玩耍、挖野菜,我们尽情地疯啊跑啊跳啊闹啊……回家时,每人都会捧一把金灿灿的迎春花,小心翼翼地插到玻璃瓶中。从此,春天就在我们家落脚了。

“妈,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您带我们去春游吗?”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脸上挂满了幸福。

女儿听见我们说话,风一样跑到我面前,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妈,等你老了,我也要带你感受春天……”

追逐春天

文/韦秀琴

一场滂沱大雨“噼啪”而下,一扫春日细雨蒙蒙的暧昧。天渐渐放开。睡梦中惊醒的我急忙起床,拉开窗帘,一股清新扑鼻的湿味沁入我的心脾,像是灌了一壶清凉的饮料。张大嘴巴,深深地呼吸几口,顿时一股清凉直气通畅全身,头脑特别清醒。

窗外,几棵妖艳的桃树,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得七零八落。粉红的桃花撒满一地,像是谁把大地染了一遍。香气也在空中慢慢消散,只有几缕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叽叽喳喳的小鸟忙于捉虫,修补窝去了;原先嘤嘤嗡嗡吵个不停的蜂蝶也因为花儿的飘零慢慢远去。院子空落落的,春天把热闹的东西都带走了,留下无限孤寂清凉。

无言独上西楼。我望着远处的山峰,想看看春天到底往哪儿跑去了。远处的山脚下,“哒哒”的小金牛在急促地奔跑,划起一阵阵白色的水花。正是农忙时节,春节刚刚过去,俗话说“人勤春来早”,谁都趁着这美好时光把一年的计划盘算好,以免进入秋收时候,该种的没种,别人果实累累,丰收在望。自己却颗粒无收,来年自己便喝西北风。

春天已经躲到了勤劳的人们怀里,随着人们不停忙碌的手悄悄溜进了那可爱的庄稼,还有那已经变得暖暖的泥土。春天要到那里去催促那些还在冬眠的动物,赶紧醒来,享受生命的快乐。春天并没有走远,只是变作一棵棵嫩绿的小草,变成一簇簇茂盛的树叶。

楼下的犁铧在轻轻挪动。它已经沉睡了一个秋冬,浑身锈迹斑斑,仿佛一个苍老的人儿。父亲慢慢把它从悬挂的墙上取下,像是在照顾自己宝贝儿女一样,找出一件破旧的衣服,使劲地擦着。这把跟随父亲多年的犁铧,喂饱了我们多少张嗷嗷待哺的嘴巴。这个时候,它也要跟着父亲急急忙忙追寻即将逝去的春天。

隔壁的堂弟在收拾衣物,打成结实的包裹。他要赶往广东打工了,由于家乡地处穷乡僻壤,七分石头三分土,单凭那几分薄田,填饱肚子都有些问题,老乡多是跑到邻近的地方打工,以填补家用。家里的农活就全交给父母,任由他们处理。

看到堂弟忙忙碌碌的样子,我想到家乡那小城狭小的火车站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拖着大大小小的包。候车室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直拉到室外的空地上,还临时搭起帐篷。每每列车长鸣进站,都引起人群的骚动。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前拥,上车就不用说了。车门挤不进的,便缩着身子从窗口爬进去。人踩着人的肩膀,那种艰难让人目不忍睹。

习惯了,堂弟说,那就是农民工,现在正是开工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因为春节刚过,各地的农民工都回家去了,很多厂都闹工荒。这时候去找工,不但容易找,而且容易找到好工作,就如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希望一样。于是他们便在趁着暮春时节,告别父母妻儿,匆匆往外地赶,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干,让家人过得更加幸福。

面对这忙忙碌碌的一切,我突然感觉自己有些过于敏感多情:看到几朵桃花匆匆落地,便忍不住伤感起来。教室里那朗朗的书声,像是春天的召唤,唤醒了我沉迷在春归的敏感灵魂。学生就是一朵朵在春天开放的花朵。用知识一点一点地浇灌他们,滋养他们的灵魂,健康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在秋天时候果实累累。这就是我追逐春天的最好礼物。

于是,我匆匆忙忙赶下楼,拿起课本作业,追赶春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