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原色

2017年04月27日来源: 衡阳日报现代散文

置于案头的是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徐文伟的散文集——《静是一种方向》,翻读他的作品集,我想起了一位作家改稿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生活在工厂的青年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篇稿子被《收获》杂志看中,编辑部通知作者去上海杂志社改稿,编辑们非常负责,每个人都给作者谈了许多的修改意见。《收获》杂志的主编巴金见状,非常直白地告诉作者,别听他们的,他们完全没有工厂生活的经历,你就按你的生活体验去改。巴老的话对这位作者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作者后来也成了名满天下的着名作家。

真理往往不需粉饰,生活的原色便是事物的真实。文伟的作品便是从生活的真实出发,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者,抒发胸臆。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双脚,因为你从生活中走来。

坦率说,文伟的一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显得有点陈旧,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他的作品无论是写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写山水人文,民风俚俗,都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角度,他立足于衡南,在其生养的土地上耕耘,因而即使我作为一个湘南人,也还时时觉得出一些新鲜感。

语言是散文致胜的重要法宝,文伟的语言质朴而干净,不拿腔作态,总是像是还原生活的本色,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他总是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呈现性格、品位、情绪,这表明作者对所写人物烂熟如心,表面看上去,他的作品的语言起承转合不是大开大放,但实际上,在平铺之间,我们还是可以读出语言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我常说,写散文容易,写好散文不容易。好散文的标准是什么呢?大而言之,是那些经过千万人朗读而又能重读的作品,小而言之,则是读之总有会心之处,总有感叹之处,总有拍手之处,总有切齿之处,总能拨动你的心弦之处。文伟的散文,就读者我来说,在沉闷之中也不失有会心一笑之处,这对于一位散文作者来说,应该是莫大的鼓舞。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