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何处

作者: 董竹林2017年05月23日来源: 邢台日报现代散文

水流何处?水流向低洼处。

水遇阻,或涌、或绕、或摧。

有水流的地方,树木生长茂盛;有树林的地方,常会出现水流的身影。即使再性急的水流,在遇到茂密的树丛林海时,总会忍住性情把脚步放缓。

水流在树林间的这一缓步,保住了冀南太行山东麓沙河下游一个险地上的生灵。

险地北面紧挨大沙河的古河道和新河道,上游正对着大沙河老河口,东面是京广铁路横跨大沙河的6道跨孔。1963年秋,太行山一带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巨大的山洪,也冲毁了大沙河河堤,河岸附近村庄全部被淹。在上级和周边村都认为它已经从地图上消失时,险地上的一个高台,竟然令人匪夷所思地在洪水中屹立,躲避的人没有一个人伤亡。

这块险地上坐落着一个村庄,名字叫高庙。高庙的幸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又与村西一带树林有着密切关系。

沙河古名湡水,发源于沙河市与山西左权交界的深山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沙河裹挟着太行山的泥沙,经过一次次的淤积,造成了东部的大平原。从遍布于平原地下的河沙可知,沙河在脱离山岭的束缚后,河道多次变迁。从宋代迄今,沙河主河道是逐步由南向北迁徙的。邻县《永年志》载:万历三十一年,漳、滏、沙河并溢,决堤横流。大约此时,决堤横流的沙河水,东流南和与澧河相通,从此形成了南北两支。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上说,沙河流经县界分为二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支流逐渐取代南支流成为沙河的主流。

大凡长期身处险境的人们,更具有防御险情的本领。高庙村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得一代代的高庙人具有很好的防洪意识。其中之一,就是高庙人历来有植树的传统。他们懂得,高耸挺拔稠密的树林,就是长在河岸上的山岭,就是编织在平川上的坝墙,就是人们抵御洪峰的盾牌。现在村里的中老年人能回忆起,他们的长辈也常常这样说:从前,他们村西,遍地树木,树林里面,几个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在大沙河堤岸栽种防护林,用于防洪。就连在《杨三姐告状》中那个贪赃枉法作出错判的县官原型牛宝善,在沙河县短暂的任期中,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当时北京某报曾有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在南支流的沙河古道上植树造林,建成了数十里长的防护林带,属邢台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防护林场。从东到西,树种以杨、柳树为主,还有洋槐、臭椿等,绵延20多公里。1958年大炼钢铁,确实砍伐了大量树木。但河道两边的防洪林却没有受到伤害。

那时,大沙河两岸,连绵不断的防洪林里,杨柳树、灌木丛生,长势茂盛。不少地方,行人都困难。树林下面,盘根错节,纵横交错,形成一道道密实的地网。

正是这些粗大高壮的杨柳林,在洪水袭来时,用自身的力量,网罗住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木、家具、柴草等杂物,形成阻水的墙和调水坝。使得洪水在高庙村西一次次受阻,一次次分流绕行。最终,奔腾咆哮的洪峰,不得不一分为二,绕开高庙村,沿着沙河古道和主河道急流而下,因而进村的水就变得缓慢。坚强的树林,在这里成了洪水的阻挡;凶猛的洪水,也不得不偃旗息鼓绕道而行了。

同样,高庙村的百姓在广种树木,固堤防洪的同时,也把历次洪灾中的躲避处——村中央一座高出地面4米的黏土台和东延的一段土坡奉为神地。据传,曾有仙人过此,将土台喻为龙首,说龙首下藏有避水珠一颗,可护佑一方百姓。土台和土坡,是上天停放在这里的一条龙舟。一代一代的高庙人都固守这个传说,土台上建起一座佛爷庙,每年的十月初一,为庙会日,常年供奉。延续至今。

莫非,洪水也不敢冒犯佛爷庙?连咆哮的声音都压得低低的,悄悄地绕行而去,是不是害怕打扰了佛祖?要不,该村也就不会有从古至今,村中无一人因洪水溺水亡故纪录的啊!如此,能够在无情的洪水面前,屡屡得以幸免遇难的高庙人,真是幸运!

据地质人员考证,土台土质与大沙河南北两岸较远处土质结构相同。这说明,从久远的年代开始,高庙村并不比大沙河两岸的村庄高。当初也应该是土地平坦、树木繁茂、遮天蔽日、流水潺潺般的景象。从明清时描写,古庙院内松柏参天,古槐繁茂,绿竹成行,茶花飘香的文字中,也可感受到当时高庙村树木之繁茂。因洪水肆虐,大沙河不断滚道,河槽逐渐变宽。更重要的是,一代代一棵棵树木的坚挺,形成了洪水无法抗拒的阻力,最终在这里留下一处土台和一条土坡——高庙村的救命神舟。

村里一位1963年那场洪灾的经历者,也对这一推理做了最好的佐证:“是日凌晨2时许,奔腾的洪水,在受到村西堤堰、树木阻挡后,大的洪峰向村南河、村北二道河扑去,较缓的水流进了村里。”正是洪水的这一缓慢,才使得人们有了逃生的时间和机会。

奇迹和现实的契合,更有力地证明了树林对抗御洪水的作用。对高庙而言,广植树木,才是先人们为子孙所作的最大的佛事;身粗根壮碧绿无垠的树林,才是先祖置下的避水宝珠!福祸有因,善恶必报。植树造林,实在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好事、大善事。

如今,土台,还挺立在村庄中央。只是一处三亩略微有余,一个大雄宝殿就占据了多半处,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庙台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