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古道旁的书院

作者: 陈岳2021/09/06现代散文

韶关市乳源县大桥镇大桥村有一条青石铺敷的小路贯村而过。据说,一直往西北方向走,可达长安。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就是走这条石板路去的。现在的人给它起了个名字,西京古道。

路有路的命,它要通向哪里,由脚来决定。此篇短文,无意作古道全考察,只讲讲挨着古道的一座书院——大桥观澜书院。

说实话,这个书院并未有特别出彩的地方,院门、匾额、讲书堂、学生宿舍、厨房……应有尽有,中规中矩。倒是院中的天井,四方四正,一楼阶沿,二楼栅栏,格外清爽。

书院的墙外即是石板小道。一千年,两千年,人员来往,物资交通,熙熙攘攘,笃定是条喧阗生动的“热线”,特别是,它穿行在重峦叠嶂的南岭深处!说它是条黄金小道,不算溢美。

书院嘛,自有琅琅书声传出。但决不应指望一拨拨南来北往的挑夫贩卒会停下他们的步子,突发妙想,听你的书声,诵你的文章。不,他们不“配”——大字墨墨黑,小字认不得;肩上的担子太重,前头的路太远太苦太险,容不得半点旁骛之心。但天籁般的读书声总会如圣音般引领闻声而至的人们,去到一处神圣的殿堂,那里没有混沌,没有苦难,唯有一泓清澈的思想甘泉在心田流淌。设若我的前生前世乃西京古道的挑夫,我会脚步不停却又恋恋不舍从书院旁走过……

观澜书院天井边的二楼是学生寝室。东舍和西舍,一定会有对视,在晨读和暮吟之时。隔着天井的对视,有关切的顾盼、清苦的慰藉和坚守的互励。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院门外两组旗杆石,通告书院学子中进士(或中举人)的喜报。百年,千年,飘飞的旗幡是家族的荣耀,是乡村的光荣,是进学中举的士子接受的乡梓至高的褒奖!

我在观澜书院徘徊流连,把关于读书的千年过往,想了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