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时刻

作者: 闻石2016年01月23日经典散文

人都难免有沮丧的时候。大到人生中的不得志、事业上的挫折和失意,小到家庭琐事引发的小吵小闹,甚至在菜场与小贩讨价还价的争端,都会让人感到沮丧,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

沮丧,属于一种灰色心理,词典上的解释指灰心失望

沮丧需要化解,方法各不相同。比如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捧本书看,很快能把一切烦恼和沮丧忘掉,那是我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得进书的习惯和能力,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当然,能找个知心知己的人,说说心中的烦恼,即便对方不能帮上什么,只是倾听也足够了,诉说过程本身就具备化解沮丧的功能。然而,上述方法只适合对付小事引发的小沮丧,大事件引发的大沮丧,远不是此类“小儿科”办法所能奏效。

去年底的一个晚上,我每晚散步的搭档、一个中学同学诉说道,儿子在外打工,心野了,和一个女孩好上了,要离婚。他沮丧至极,一来是真离婚了孙子的抚养权和成长都成问题,二来对儿媳妇无法交待,媳妇嫁过来五六年,靠美发手艺挣钱,孝敬公婆,老夫妻俩早已视同己出。“儿孙自有儿孙福”之类的道理,我说了一晚上也没能使他的沮丧有所减轻,一直唉声叹气。在城郊的一段无人处,朋友说到动情处竟然放声哭了起来。一个60来岁的人痛哭流涕,那种撕心裂肺的震撼,是我平生所仅见,我无语了。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散步10公里左右的时间里,就那么海阔天空地聊。他是教师出身,很健谈,话题自然就比较广泛。随着他儿子没再提离婚的事,他的心境才慢慢好起来。

电影艺术家谢晋去世不久,我读到余秋雨的一篇悼念文章《门孔》,其中有个细节让我久久难忘,印象深刻。

文章中说,谢晋为人不势利。再高的官,在他眼中只是他的观众,与天下千万观众没有区别。但他对于受到挫折的人,却特别关心,包括官员。

有一年,余秋雨认识的一位官员因事入狱。他以前与这位官员倒也没有什么交往,这时却想安慰他几句。正好监狱请秋雨先生去给犯人讲课,他向监狱长提出要与那人谈次话。监狱长说谈话是不被允许的。他就问能不能写个条子,监狱长说可以。他就在一张纸上写道:“平日大家都忙,没有时间把外语再推进一步,祝贺你有了这个机会。”写完,托监狱长交给那个人。

余秋雨回来后给谢晋说了这个过程,谢晋笑眯眯地动了一会脑筋,然后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说:“有了!你能送条子,那么,我可以进一步,送月饼!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你告诉监狱长,我谢晋要为犯人讲一次课!”

就这样,谢晋为了让那个官员在监狱里过一个像样的中秋节,居然主动去向犯人讲课。提篮桥监狱的犯人,有幸一睹他们心中的艺术偶像。那个入狱的官员,其实与谢晋也没有什么关系。

4年以后,那个官员刑满后,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余秋雨,说听了他的话在里边学外语,现在带出来一部50万字的译稿。然后,他便急于通过余秋雨表达请谢晋导演吃饭的意愿。他说,谢导的那次中秋节行动,实在把他感动了,使他的狱中4年从此不再有一日沮丧。

读后的那晚散步中,我把故事讲给那位同学听,还就这个话题和他做了一番交流。其实,对于经受挫折的人,这两个人的做法都很高明。余秋雨的纸条正话反说,用“祝贺”一词勉励入狱官员,非大智慧难以出此“怪招”。显然,这一招对当事人所起的作用是振聋发聩的,出狱时那50万字的译稿就是明证;而谢晋的送月饼之举,则充满人文关怀的善良。

这个故事对我那同学触动很大很深,他先前担心并为之沮丧的儿子的婚变,即便有一天真发生了,他也许能够坦然面对了,至少不会再像当初那么沮丧。

生活从来就不是充满阳光。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失意、沮丧的时候。那么,在失意并沮丧着的时候,我们不妨向前看、向远看,从容、大度地化解沮丧;在亲朋好友沮丧的时候,我们不妨用智慧和善良来化解,让他们坦然度过沮丧时刻,走出阴影,走向光明。社会也好,家庭也罢,都将会因为沮丧的被战胜、被化解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这不正是我们大家所期盼的么?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