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心

作者: 陈广胜2016年05月02日哲理散文

危机是一种认识,没有忧患永远是最大的隐患。欠缺忧患就仿佛盲人走路,毫无忧患更等同于慢性自杀。高明的大脑懂得未雨绸缪,以此“小心驶得万年船”。

沙丁鱼喜静,运输途中极易窒息,但有艘渔船却很少见到死鱼。原来,船长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因生性好动,鲶鱼不停地攻击沙丁鱼。受到威胁的沙丁鱼拚命游动,竟在左躲右闪中激发了活力。

这就是着名的鲶鱼效应,它使我想起了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如同沙丁鱼,人都有贪图安逸的本能,容易满足现状,沉溺于当下的享乐,却对问题和风险感知麻木。更有甚者,还人为地制造矛盾,以致引火烧身。而明智的人有一颗忧患心,他们善于发现潜伏的威胁,并将之消弭在萌芽状态,因而建起了阻隔危机的“防火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忧患体现了做人的远见。危机并非瞬间形成,它总是从最不起眼的隐患开始。隐患的一点点滋长,起初往往被人忽略,等察觉到了,小患已酿成大患,变得难以收拾。怀忧患心,便避免做这样的盲目人。由于时刻存着危机意识,人们能灵敏预判各种先兆,做到有备无患。

困境中的焦虑是每个人都有的,忧患难在得意时。恰恰是一路坦途,人们因放松警惕,最容易摔跟斗。所以,顺境中尤需得宠思辱、居安思危,让自己时时“归零”后重新出发。

“企鹅(指腾讯)走出南极洲了!”面对微信的冲击,马云在阿里巴巴中层动员会上说。虽然阿里巴巴还如日中天,可微信支付无疑挑战了马云的心理底线,让他产生巨大的焦虑感。危机是一种认识,你有怎样的眼力,它就有怎样的显像。当然,看不见绝不等于不存在,没有忧患永远是最大的隐患。

阿里巴巴与腾讯的较劲,还难以断定谁会占上风。但可以断定的是,假如没有今天的忧患,阿里巴巴很可能将步步被动。其实在风起云涌的江湖里,谁都没有太多得意的本钱,却无一例外存着软肋——只不过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换句话说,危机将伴随人的一生,“患”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彻底消失。当马云敏锐感知到腾讯的可怕,阿里巴巴才能在第一时间发起反击,使出令马化腾也同样感到可怕的狠招。

危机是考验,但也蕴藏着生机与转机。在忧患心的作用下,人们更能唤醒生命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遇到危险时,会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发出一种类似总动员的应激反应,从而明显提升人体机能和脑力水平。反之,在宽松、有利的条件下,大家往往精神麻痹,容易产生惰性。可见,忧患不仅能预警,还可充分地激活自己,让人在如履薄冰中变得机敏,在背水一战时更加强大。

忧患并非患得患失,更不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它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省察。忧于细微处,防患未然时,实质上是一种能力素质。如果说普通人的忧患主要关乎个体利益,对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言,忧患心则事关全局。因为领导人好比船长,把握着船的航向,若无视前方的洋流、暗礁和冰山,毁掉的将是整船子人。

从历史上看,因失却忧患而自掘坟墓的比比皆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当天,路易十六竟在记事本上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当有人告知巴士底狱被攻的情况,这位君主还吃惊地问:“怎么,造反啦?”

大臣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作为最高执政者,无忧无虑可谓“很傻很天真”。但现实不会让他永无忧虑,而且必将给予加倍的惩罚。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最终为自己的浑浑噩噩买了单,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样的一幕血腥场景,在当代发生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但其深层的历史规律没有改变,所内蕴的道理仍完全相通。在任何一个时代,欠缺忧患就仿佛盲人走路,毫无忧患更等同于慢性自杀。高明的大脑懂得未雨绸缪,以此“小心驶得万年船”。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人间本没有世外桃源,也没有恒定的风平浪静。从执政者到各个层面的领导人,以及平平常常的你、我、他,都不可缺一份忧患。因为大家都要用一辈子走长路,而前头必定有“”,保不准啥时会碰上。只有时刻警觉“狼”会来,并周密做好打“狼”的准备,才能避免被“狼”吞噬。凡事大体如此,正由于我们等着“狼”,“狼”反而会离得远一些,前头的路也将走得愈发安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