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素甲银鲳鱼

作者: 周苗2016年10月28日生活散文

农历新年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风浩荡的季节。对于一班老食客来讲,一场饕餮的海鲜盛宴已然拉开了帷幕。号称长江三鲜的河鲀、刀鱼、鲥鱼,在清明节前粉墨登场,过完清明节,就轮到鲳鱼来唱主角了。

鲳鱼绝对是鱼类中的“白马王子”,有着不同于其他鱼类的俊俏模样,呈菱形扁平状的鱼身通体覆盖一层耀眼的银白,仿佛是海里的威武银甲将军。

舟山《定海厅志》说鲳鱼“一名锵鱼,身扁而锐,状如锵刀,身有两斜角,尾如燕尾,细鳞如粟,骨软肉白,于诸鱼甘美第一,春晚最脆。”舟山人对鲳鱼似乎有些偏爱,特意为它取了好些名字。最小时叫“枫叶”,稍长些叫“车车片”,待成熟后又能分出“长林”、“婆子”的称呼。这些称号的含义在当今已让人有些费解,只能推测先民们当初取这些名字时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和流传于民间的称呼不同,古代志书雍正《崇明县志》中说鲳鱼,“与石首同时出海中,性最淫,鱼游于水,群鱼从之,食其涎沫,类娼,故名。”

舟山海域的鲳鱼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清明后至夏至前后这段时间最为肥美。这时的鲳鱼不仅体厚膘肥,而且多孕育着鱼籽,增添了不少风味。鲳鱼的肉质细嫩洁白,晶莹如凝脂,又肥厚少刺,没有了鱼刺梗喉的顾忌,吃起来更加鲜爽。

海岛民间一直有用雪里蕻腌咸齑的传统,而鲳鱼上市的季节,正好是咸齑菜出坛的时候。于是,两种原本不相干的食物,因缘前世注定般地纠缠在一起了。咸齑鲳鱼属于最经典的菜,咸齑的脆爽中浸润着鲳鱼的鲜汁,唇齿甫动已经满口溢香,想想便能让人舌尖生津,涎水欲滴了。

如果将咸齑换成梅干菜,再选用两三斤以上的鲳鱼,那么这一搭配几乎已臻完美。梅干菜烤婆子是海岛上招待客人的招牌菜式,一般只在有重要客人时才会上桌。婆子的肥美相较于普通鲳鱼更胜一筹,而梅干菜经过几番火蒸日晒会形成独特的甜味,两者结合在一起,甜中带鲜,鲜后回甘,足当得起古人“甘美第一”的推许。

海岛民间对鲳鱼宠爱有加,甚至连稍有变质或破损的都不舍丢弃,这固然是百姓们节俭淳朴的民风使然,但很大程度上也足见对鲳鱼的珍视。这些稍次的鲳鱼,百姓们会用来制作另一种美食,即“糟鲳鱼”。将鱼晒干后,切成块,拌上酒糟,藏于密封坛内,待半个月左右即可开坛取食。蒸熟后糟香扑鼻,鱼骨酥软若无,入口滋味绝佳,堪称下饭菜中的极品。

有趣的是“糟鲳鱼”一词,被舟山人引申出了独特的寓意。形容某人听到好话或得到赞扬后,兴奋得意的情形如同骨头酥软,就会说骨头像“糟鲳鱼”一样。笑过之后仔细想想,似乎也找不出其他更适合的词汇,这也足见舟山人的智慧

而鲳鱼的另一特点也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的戏谑中,取笑某人嘴巴小巧,就会说是鲳鱼小嘴巴。说也奇怪,平常所见的鱼类,几乎都有被渔钩钓取的可能,唯独鲳鱼,从来没有被钓上来的实例。是鲳鱼生性机警,还是因其嘴巴小吞不下鱼钩,这就需要鱼类专家去考证一番了。

在舟山的四大鱼汛相继消亡之后,仅剩下鲳鱼还尴尬地维持着不温不火的汛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半至四月半的一个月时间,是捕捞鲳鱼的黄金期。渔民们在近海设置流网,日夜操劳,祈盼“海龙王推倒庄”能有个好收成。

鲳鱼汛也是渔民们上半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时节,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事情。渔家人上下都会时刻关注着前方渔获的产量。依赖当下通讯的发达,一些数字会准确地传递到后方,于是,欣喜或沉郁的情绪即时播洒在渔嫂们脸上。偶尔的一两次丰产,会迅速在渔村里形成轰动效果,不断有艳羡的口吻传播着讯息。

记得幼年时随父亲出海,晕得一塌糊涂的我只能裹着大棉衣,斜躺在驾驶台旁。正用力拉网的父亲随手丢来一尾银光闪耀的鲳鱼,我只是昏昏沉沉地瞟了一眼。

多年后的今天,那尾银光闪耀的鲳鱼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而我远在天边的父亲,您还记得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