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的刀鱼

作者: 周苗2016年10月31日生活散文

乍暖还寒的初春,陪内地来的朋友到东海渔村游览,在村口港湾旁碰见一位年长的渔夫。显然刚打鱼归来的渔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竹筐,一脸的兴奋。边上有熟人打招呼:“今天捕了几条?”“哦,7条!”渔夫兴奋地说,同时轻手轻脚怕摔坏宝贝似的,掀开盖着的湿毛巾。我们也凑过去看,嘿,一片银光闪烁,原来是刀鱼。“能卖好几千呢。发财了!”熟人打趣着说。那渔夫嘿嘿一笑,快步离去。

朋友不解:“就这几条小小的鱼,能卖几千元?”“物以稀为贵嘛,这两天收购价都3千元一斤了。”经过一番解释,朋友才疑惑地点点头。

刀鱼,又名鲚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开春溯长江而上产卵繁殖,这个时节的刀鱼最是肥美异常。食客们将刀鱼和鲥鱼、河魨并列号称长江三鲜,因为刀鱼的上市时间最早,更受一班饕餮之辈的追捧。

刀鱼古称鮆鱼,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苕水北流,注于巨区,其中多鮆鱼。清人钱泳在他的《履园丛话》中将刀鱼标榜为:开春第一鲜美之肴,而腹中肠尤为美味。一般吃鱼者,都会将鱼肠等物去除,谁会想到刀鱼之肠竟然会比鱼肉更加鲜美。明末文人兼美食家的李渔在《笠翁秘书》中写到: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吃到肚饱还不想停手,那估计没个三五斤下不来。

刀鱼以清蒸最能体现其鲜美,出锅后汤汁上会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鱼油,蒸腾起的热气夹杂着鲜香扑入口鼻中,那股鲜味仿佛能直透入心底,让你迫不及待的想一尝为快。鱼肉肥嫩不腻入口即化,你只能如李渔所说的“愈嚼愈甘”了。如果非要找点刀鱼的不足之处,那只能说它刺多容易卡喉。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倘若没有了那些刺,估计刀鱼的鲜美也要打点折扣了。

前些年,刀鱼并不算十分稀罕之物,在集市上经常会有少量出售,在海岛渔村也属常见。虽说产量不大,但价格也不贵,偶尔尝尝鲜一般可以承受。不过,不久前看过的一部关于刀鱼的纪录片却是这样描述:每年立春清明这段时间,大量的渔船聚集长江口崇明岛一带捕捞刀鱼,而刀鱼资源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急剧衰减。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却在不断攀升,在江阴、镇江等地的饭店,一斤刀鱼的价格已近万元。渔船的蜂拥而至也带来了各种纠纷,甚至演变成流血冲突。当地政府只得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维持渔场秩序。

仿佛是一夜之间,刀鱼如“鲤鱼跳龙门”般从渔家的普通下饭菜跃进了高档酒楼,成为富人权贵们的专属,想想也真疯狂。据说,国人历来有这样的传统,越贵的东西越有人追捧,仿佛不买些贵的、不吃些贵的就不能彰显其尊崇地位,有专家将其总结为“暴发户”心态。于是乎,为了吃鱼翅,近海已经看不到鲨鱼了;为了挖虫草,草原已经沙漠化了……在可以预见的不久后,刀鱼也终将离我们而去。那渐行渐远的耀眼银色,将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个苍白的身影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