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旅

作者: 姜学桓2016年11月22日原创散文

蟒山中要数蘑菇石金顶最高,海拔2495米。号称贵州第一大山。我们首先攀登蘑菇石金顶,从索道站往蘑菇石金顶全是石级路,约有八千多石级,要一步步攀登。沿路风景云集,随看随有,美不胜收。

一路上有很多风口,石壁。前行中,要穿过森林,走过风口,穿越石壁。走到风口的地方,风很大,让人感觉很冷,此时你得穿上御寒衣服,或穿上雨衣,既能御寒又能防雨。当走到石壁时,得攀爬石梯,有时得从一线天的石缝里爬上去,行进十分艰难,会爬得浑身大汗。这时你得脱下御寒的衣服或者雨衣。每每走过不同的地方,都得有不同的风云变幻。一路上多次脱换衣服,随机应对。山路十分险峻,尤其是攀爬一线天石壁时,手拉着路旁的铁索链,小心翼翼地攀爬着,如同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时常有坎坷,必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恐高者是不敢回头望的,一不小心下面将是万丈深渊。有屈无处申。几个同游都是山里人,对于爬山走路的事情,固然不在话下。我们是大山之子,笃爱大山,我们从大山走来。当然,凡事不能掉以轻心,也得小心谨慎。不过我们还算活跃,一路对着山谷空喊,聆听山谷的回音,那股子轻松快活劲,如同活在少年的情怀。边走边拍,留下一个个人生的精彩瞬间。翻越这些险峻的路,如同走过人生的路,有时,不经意的一次经历,犹如人生旅程的一次反观。

不知不觉间,我们登上了山顶。蘑菇石与翻天印同时呈现在此山中。大凡来这里的人们都是第一次登山,到达山顶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兴奋、激动充斥山顶。我们缓缓地松了一口气。那蘑菇石的巧状,真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山石上宽下小,下面的石柱顶着上面的一块大磐石,重心向左偏离,但仍然稳当地矗立在山顶。用其比拟蘑菇,形象极了。山巅云雾缭绕,蘑菇石藏在深雾中,遥不见踪影,就像在云雾中永远看不清的人一样。一阵风吹过,如云朵般的大雾被吹散,蘑菇石又近在眼前,羞涩地露出真容。但瞬间又被另一阵风吹过来的大雾掩盖,如同魔幻。此时的单反也来不及留下其真容。一些摄影高手也只能嘘嘘叹惋,耐心等待下一个瞬间。蘑菇石,昔日只能在画面上看到它的真颜,当下,我就站在它的脚下,欣赏其雨雾中的美姿。踏在山巅上目野,是大山提高了我们的起点,远天扩大了我们的视界。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我想:如果说西方维纳斯的美在于缺陷美,那么,蘑菇石的美就在于失衡美。过去看到蘑菇石的画面,都是在晴朗的天空下拍摄的,色彩潋滟。当下所见,反差极大。有时,现实与想象就是这样的悬殊。若要看到它那般美艳的画面,只能是留在记忆里。

关于翻天大印也曾留下很多奇妙的传说。一座巨石,头重脚轻地翻倒过来站立在山顶上,四周没有任何支撑,形似一个印章反过来放。传说它能给人们带来好运,特别是那些为官者。历朝历代远近为官者都要上山顶礼膜拜,为自己在官道上官运亨通祈求。山间有座庙宇,但香火不是很旺。这有些名不副实,从梵净山的字面上看,这整座山用的山名梵净山中,“梵净”二字用的就是佛语。想必这山应是佛地佛语满山,“一片神鸦社鼓”。这里所见却莫如想象。与当年旅游南岳衡山相比,差之甚远。南岳衡山上的香火那真是旺盛至极,香纸是堆在庙门外烧的,香纸的燃烧冲起一柱熊熊的烟火。据说,每个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敬香队伍。周围方圆远近之地的村民,络绎不绝,陆陆续续,前前后后,拉着队伍上山膜拜上香。上香的队伍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犹如在西藏布达拉宫前的藏民,一步一跪一路佛拜的情景一样。蔚为壮观。肃穆、典雅的氛围熏陶着敬香的人们。梵净山上却无法看到此情景。

别致高峻的还是红云金顶。真可谓“山岛耸寺”。仅次于蘑菇石金顶,海拔足有2336米。绝壁刀削一般,上山的路是单行线,右边上,左边下。全是石梯,路两边拴着铁索链。每走一步都要靠手脚的配合,绷紧心弦,颤魏魏的脚步,一步一步往上爬。山上究竟有什么呢,值得人们那般地冒险猎奇?我们运气不佳,天公不作美,爬到山顶,雾雨笼罩,遮掩了我们的眼睑,除了模糊可见的一座香火清冷的寺庙外,其余什么也看不见。其实早在山脚下时,我们就清楚地知道,爬到山上会什么也看不见。但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坚持要往上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理效应啊!是猎奇,还是执着,或者什么的,我一时也想不清楚。心里只觉得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隐约约的阴影。真想告诫人们,没必要走的路就不要走了。徒劳的事就不要做。下到山脚的一个休息点时,我们回望山顶,除偶尔有一阵云雾飘过外,山顶却清晰可见,还能隐隐看见山上的人影。我们后悔下山那么快,错失良机,只能羡慕现在还在山顶上的人们。

下山的路全是梯级的,我们没有坐缆车。据说,还有四千多梯级等着我们去走。开始我们还一边蹦着走,一边看风景。看看路旁的原始森林,完全不亚于西双版纳州的原始森林。山中土地肥沃,林茂密、古老。我们放大眼力,竭力搜寻林中的野生动物美好理想总是不容易令人失望,苦尽甘来,我们不但找到我们所要的东西,还给我们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记忆。这段旅程,也是我们这次旅程中最为艰难的历程。山路是沿着山梁行走的,曲折迂回,山梁上下分布,路全由梯级铺就,没有一处平坦。路上还长满青苔,一看就知道,很少有人步行。路还没走过五分之一,已是腿脚酸痛,膝关节无力支撑,我们开始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左脚跟右脚,或者右脚跟左脚,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斜身向前腾挪。每腾挪一步就是一阵痛苦。只要有栏杆的地方,便手爬着栏杆,脚撑着地,近乎是四脚爬行,方可有一小点加速。眼看着天色渐晚,又担心赶不上山脚下的观光车。所以,拼命地赶路。当我们使尽洪荒之力赶到山下时,腿肚肌肉已严重拉伤。除了麻木胀痛,其他已无知觉。我们匆匆赶到此时,才发现夜间仍有观光车服务,我们不那么匆匆了,但归心似箭的心泪还在流。我们索性选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回眸大山,返顾回程的远路……

雨雾散去,湿气依然。走完一段旅程,我们聆听了大山的回声,近距离接触珍禽。但也留下一段莫名的痛楚。也是一段难忘的砥砺。也许我们本不该走这段路,但我们还是走了,如同有了一段人生的体验,我们不后悔。我们一同走完了艰难,我们一同欣赏了雾雨淋湿的美丽。我们毕竟是少数步行下山的人。或许我们没有这段经历,也许我们就不知道路上有多少痛苦,多艰多险,多少磨难。痛苦过后,心胸才敞亮。人只有经历了,才能从中获取,才有可能顿悟人生真谛。或许没有也许。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