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情结

作者: 黄亚平2016年11月28日来源: 西南商报情感散文

我的文学情结,是从读书和听故事开始的。

从读小学开始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我所能读到的书籍并不多,因为偏僻,也因为经济问题。一本好书,在同学朋友之间借来借去,一页一页地丢失,就算只剩下半本,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几个朋友在一起时,常常讨论某书中的人物、故事,争论得面红耳赤。书,跟我们离得那么远,又挨得那么近。只要有书可读,便如鱼食饵,哪怕明知有险,也义无反顾。书,成了我们的食粮,不可缺少。有好几年,读得最多的,就是小人书。一部长篇作品,一集一集的小人书,第一集还没读完,就期待着第二集。那种期待,不亚于永远吃不饱饭的人期待着一顿饱餐。

我有两个伯父,好像读过很多书。一有机会,我就缠着他们讲故事。大伯父喜欢讲秦汉、讲隋唐,三伯父爱讲三国、讲水浒。他们讲得声情并茂,不时还穿插着个人的评价,哪一次不是听得意犹未尽,期待下集呢?大伯父讲到某个人的不耻行径时,常常会说:这人啊,不能像他这样,活该受罪。在他的感叹和评价中,我便学到了些做人的道理。三伯父呢,在讲到某个的不耻行为时,常常会以骂开头,先骂后讲,让我学会了爱憎分明。有那么几年,听他们讲故事成了我的期待。

父亲不爱讲故事,他爱“唱书”。拿着一本四六句的墨印本,常常在晚上唱得津津有味。我怀疑他是定着自以为是的声调,有时拖着长长的调子,非常好听。夏天的晚上,父亲在唱书时,邻居的孩子们都喜欢来听,他们坐在敞坝边沿的石条上,不时地跟着父亲唱。几本线装唱本在父亲手里一唱就是几年。我除了经常在父亲空余的时候缠着他唱书外,也时常一个人拿出来学唱,因此认识了许多繁体字和异体字。我并不知道父亲唱得对与不对,总觉得他唱起来字正腔圆,非常好听。父亲唱过几遍后就不用翻书了,他每次都翻着书唱,只是为了让我学会里面的字。有时候我也同父亲一起唱,父子同唱,又是一番情调。在“唱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古人的故事和思想,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慢慢地,书读得多了,听的故事却也少了,“唱书”也不见了。我知道父亲喜欢读书,便常常把书带回家。空闲之际,除了读新书外,我还把以前听到过故事的那些书弄来读,领会了伯父们当初的感叹和评判,也逐渐理解了他们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读的书越来越多,领域也越来越广,书就读不过来了。渐渐地没了当初听故事和读书的激情。在爱读书的同时,也喜欢堆砌些文字,记录着生活情感郁闷也好,喜悦也罢,都愿意在文字里发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书逐渐读得少了,空余时间在电视里度过,在无聊的游戏中消磨。有时借一本或买一本书,要三两个月才能读完。有读书的愿望,却没有了读书的激情。至于用文字记录生活,更是多年来几乎连笔都提不起了。

到了今天,网络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网络作家和网络读者。网络小说的流行,让很多人沉迷其中,我想像不到他们有多少收获。文学作品在网络里自由飞翔,文学进入了又一个青春期,正在蓬勃发展。可是,我又不无担忧,那些自由飞翔的作品又应该走向何方?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作用又有多少?

不管怎样,我又一次走进了阅读之路,燃起了对文学的热爱之火。那个差点被解开的情结,正在被慢慢地串起来。这,也许是我之幸运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