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大PARTY

作者: 谷彦平2017年04月26日来源: 衡阳日报生活散文

糍粑是小时候家家必备的年货。糍粑圆圆的,象征丰收、团圆、吉祥。糍粑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干粮,也是赠送亲友的最佳礼品。在我的记忆中,做糍粑的乐趣远远大于吃。

每年打糍粑是家乡的一件大事,因为单靠一户劳力是打不成糍粑,打糍粑需要十几个壮汉一起参加的大party。

腊月二十七晚上,主妇将淘好的糯米装入木盆里浸泡。第二天,太阳升起,木盆里的水变浅了,糯米粒变大了,就把糯米倒入透风的竹篾箕里,凉上两个小时。待水分滤得差不多了,再把糯米一瓢一瓢地倒入大木甑里蒸。烧大块的松木,壮劳力将闲了一年的石臼和捣糍粑用的木棍,丁家形木槌,洗干净,并用茶油涂抹一遍。等糯米蒸熟了,倒进石臼,几个壮汉洗干净手,分持木棍和丁家形木槌,唱了起来:“二十八,打糍粑,打得好,大家呷。”这像符咒一样的话语,使得打糍粑充满了神秘的仪式感。然后,他们猛地舂捣起来,糯米饭马上捣成了糊糊,在嗨哟嗨哟的声音中,糯米又被捣成了饼。这种集体劳动的节奏似有似无,他们有时候好像在各捣各的,有时候又像在一起捣。木棍扬起优美的线条,捣得石臼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一直可以传到地下。直到将糯米捣碎看不到完整的米饭粒,并紧紧黏合在一起,然后齐喊一声“起”,汉子们将木棍向上扬起,黏在木棍的糍粑团被扬得高高的,一团白光一闪,糍粑团被整个翻了一个边,然后“扑哧”一声落在涂有糯米粉的大木板上,热气猛的一腾,他们的脸都看不清了,巨大的糯米香味弥漫开来,充盈了整个屋子。

女人们趁糍粑团还没冷却,将其滚成圆条,然后扯下一块,再搓成球形,按进特制的模具里,压平再取出来,就成了一个一面有图案或文字的糍粑。这些图案和文字很吉利喜庆,如:福、囍或者荷花、梅花、仙鹤、桃子、元宝等。稍微富裕一点的农家,家中藏有几块或十几块模具。印有图案的糍粑经过一夜的冷却而变得梆硬,就可以当作礼物带出去走亲戚了。因为糍粑纯白,送礼前还要在糍粑上用筷子点一个红点,添些喜庆。

糍粑绵软嫩滑,甜香可口,百吃不腻。它既是美食,又是药食。它通气化痰、润肠通便、养胃健脾。

糍粑可放油锅里煎着吃,也可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当然,最过瘾的吃法就是烤。将几个糍粑放到火钳上或铁丝网上,然后将它放到炭火上烤,不停地翻边倒面,使它两面受热均匀,糍粑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烤得像一个大包子时就大功告成了。烤好的糍粑可以蘸糖吃,也可将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热度将糖溶化成糖水,此时糍粑入口甜香无比。

过年时,乡亲们能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乡亲们大多进了城,年关打糍粑这个古老的风俗也渐渐远去。走进超市,随处可以买到糍粑,方的、圆的、还有印花的,可却吃不出小时候家乡糍粑的甜香味道。我们怀念家乡的糍粑,更多的是怀念家乡、怀念亲人、怀念儿时,以及一个远去的、朴素而美好的年代。我们希望能守住这份手艺,这种过节的仪式,能让人们想起逝去的年代里,那质朴但浓郁的年节气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