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的菜篮子

作者: 孙勇2018年01月17日来源: 潮州日报原创散文

市场往往是最具有生活气息、也是最“接地气”的地方,这里有着最世俗最真实的生活;市场是潮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解读潮州文化的一扇窗口。

市场往往围绕居民点而存在,规模有大有小,各有特色。乡村市场相对较小,销售的多是农民自家生产的蔬菜水果、塘鱼、家禽家畜及其肉类等,物美价廉,质量有保障,且多是正宗的健康绿色食品;但种类可能不太齐全,包装有待改进,另外,集市开放的时间也有限。在城区,市场商品品种多而齐全,包装精美,白天人头攒动,夜晚灯火辉煌,一切都很方便,当然了,价格也会相对贵一些。潮人善持家会过日子,很多人会根据实际需要,在周边市场有选择性地进行购物,以获得最大的“性价比”;特别是购买大宗食材的人,比如食堂或者是餐饮店的进货人员,更是此中高手,他们对市场的情况了如指掌,经常能够在原材料的进货价格上胜人一筹,可谓“赢在起点”。

潮州是一座宜居的城市,面积不大,各种生活的设施齐全,大大小小的市场很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这也“惯”出了潮人“挑剔”“嘴刁”“爱新鲜”的特点。潮人买菜时普遍喜欢选购新鲜的食材;他们也很注重商品的“卖相”,所以商贩们都会精心“伺候”自己的商品,让它们“以最佳的容貌待嫁”。在市场“历练”久了,潮人购物时往往都比较理性,分量适中,精挑细选,一般都不喜欢大量“存货”——除非事出有因或者是实出无奈

另外,潮人对食材的选择普遍遵循自然的法则,在市场上一般都会挑选应季的产品。以蔬菜瓜果为例,“二月韭菜‘尚当时’(最应季)”“清明‘朴子粿’”“杨梅无过‘五月节’”“五月 栀子棕”“七月桃李‘耐’(一种大块头类似李子的水果),八月柑桔柿”……商贩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们有选择地进货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些品种繁多的反季节蔬菜瓜果,虽然也能够抢得“一时之鲜”,但是大多数潮人,特别是上了点年纪的人,还是会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潮人骨子里还是有些传统与“固执”,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适时、应季地取食,才会有益健康。

在市场上转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素来以拼搏进取不服输精神闻名的潮人,在某些方面居然也会主动让步,比如在面食的生意上,潮人就“让”出了很大的一片天地,给更擅长做面食的外来竞争者——他们多来自北方,从小就接触面食,做起来得心应手,是潮人强劲的竞争对手!不过,潮人并未认输,他们也有自己的粿品店,他们一边做着有潮州特色的面食,如“发粿”、“甜粿”、“酵粿”、“寿桃”等;另一边也在悄然地转型,做西式甜点、做烘焙、订制个性化的糕点、翻新制作传统的面点……本地的面点店、饼食店与外来的包子铺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在此,原本火药味很浓的竞争变成了“有钱大家一起赚”,“零和”变成了“双赢”,这就是潮人的胸怀与眼光。潮人大胆取舍,他们果断地弃己之短,扬己之长,适时地转型升级,走精品路线,以特色取胜;他们不仅没有被外来的竞争者挤倒,反而以此为契机,主动迎“战”,主动应变,让传统的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潮人包容与创新精神的体现。

市场也是潮人,特别是妇女与老人们社交场所。很多妇女是家庭的“总理”,掌握着家中的“菜篮子”和“锅铲子”,她们经常在买菜的同时,探讨厨艺;很多老年人也喜欢到市场上去转,他们一边慢悠悠地散着步,一边看似漫不经心地挑选着食材,一边还与商贩或者是熟人聊上几句——对他们来说,买菜更像是“副业”,出来散心与运动才是正经。

市场见证了潮人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丰富了,从以前 只有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任君选择,潮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也见证了潮人从只关心“食啊未”(吃饭了没),上升到“既要食饱,还要食巧,更要食好”的层次,除了要有丰盛的正餐,还要有点心、水果,营养要搭配均衡,饭后更是要来一泡凤凰茶的变化,潮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市场更是见证了潮人一面守护传统、敬畏自然,另一面包容创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发展趋势,它成了潮人社会不断进步的一面镜子!

在最世俗也是最具有人间烟火味的市场里,往往有着最真实也是最鲜活的生活,市场紧跟着潮人的脚步,伴随着潮人的生活,见证着潮人的发展,双方同步、共生、齐进步,演绎一出出丰富、精彩的剧目!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