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愿月"

作者: 石广田2013年10月09日情感文章

乡村的中秋,正是收秋种麦的大忙时节。在忙碌的间隙中,人们一直保留着"愿月"的传统。记得小时候,每年的中秋节,母亲是最忙碌的了。

为了"愿月",母亲常常做一种叫做"月徽"的面月饼。月徽的形状大多是圆形的,馅一般使用红糖,在那些月徽当中,往往有一个大如脸盆,在愿月时摆在桌子当中。对月徽的制作,母亲总是"精益求精".在精心包好以后,上笼蒸制以前,还要对月徽进行装饰:母亲用饭碗的碗口和碗底,在月徽上压出均匀的圆圈,再用筷子点出不规则的小圆点。有时候,我们还会到路边采一种叫做"蔴锁"的果子,用这种硬币大小的果子印出来的花纹,就像是一颗颗放着光芒的小星星,漂亮极了。

当中秋节的月亮升起来以后,愿月活动才会正式开始。我们会在院子当中摆上一张桌子,上面再摆上一把带棵子的大豆,把那块儿大月徽摆在桌子正中,然后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按照"男祭灶,女愿月"的习俗,这些活动中,母亲是主角。可是母亲不"迷信",像烧黄纸这样的细节,许多都省略掉了。整个中秋节晚上,村子里的鞭炮声都会此起彼伏,硝烟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各种仪式结束以后,就是吃月徽了。母亲拿来菜刀,将那块大月徽切成小块儿,分给每一个人品尝。吃着母亲做的甜甜的月徽,心里高兴的不得了:月徽蒸熟的时候就想吃,可是为了愿月的等待,把那些"馋虫"勾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欢。现在想起来,那种朴实的月徽除了甜味儿以外,和现在各种档次、万千风味的月饼根本没法比较。不过,月徽却是中秋节时我们最好的点心。

吃过月徽,接下来就开始干农活儿了。一家人坐在院子当中,在皎洁的月光下,或剥玉米,或择花生,听着父亲、母亲讲着月亮的神话,不知不觉就会月至中天,浓重的雾气和露水,悄悄地浸湿了衣服和头发。中秋节的晚上,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过去。

如今,甜月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新式的月饼取而代之了。"愿月"活动,似乎只剩下了燃放鞭炮。每到中秋节,望着圆圆的明月,听着鞭炮的欢响,我就会想起母亲的甜月徽,想起一家人坐在月光下的幸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