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一抹苍凉

作者: xyf7711072013年12月20日情感文章

读张爱玲,需要勇气。写张爱玲,更需要勇气。因为她生命中那些无法承受之重。

爱玲,一个温暖的名字,住在心里总让人柔柔地疼。对你,无尽崇拜,充满怜惜,却就是迟迟不敢下笔,怕写不好你。

张爱玲,有着赫赫家世,是令人艳羡的贵府千金,童年却黑暗无比,从未享受到圆满的家庭生活,幼小的心灵便大受创伤。从小,亲生母亲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长大,而父亲对她的漠不关心造成了她对情感的强烈渴望。因从小父爱的缺失助长了她的恋父情结,影响了她的一生。无论是遇见胡兰成,还是遇见赖雅,还是在《心经》里对主人公的描写,一切都展露出她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只是到最后,恋父不成,于是内心退缩、自我疏离。最终,一意孤行,独自漂泊,孤独临终于遥远的异乡。

张爱玲的恋父情结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悲凉成了她生命的底色,也是她从头到尾所有作品的底色。认识胡兰成,是张爱玲的意外,也是我们的不可思议。才情如她,偏偏爱上他,而且因为爱低到尘埃里。当23岁的张爱玲遇到已38岁且婚约在身的胡兰成,与其说张爱玲想得到爱情,不如说是想从他身上得到父爱。而花心薄情的胡兰成哪来的父爱情怀,于是这段婚姻不得善终,迫使张爱玲不得不离开香港去到美国。在美国文艺营里,当36岁的张爱玲遇见已60多岁的赖雅并结合,赖雅晚年贫病交加,而张爱玲对他无微不至细心照料,许多人替张爱玲感到惋惜。若她嫁个有经济实力的男人,在富裕的条件下安心创作,那该多好?其实,从张爱玲两次对婚姻的选择,我们不难看出她对情感的追求,她太看重人生,最欣赏一个男人坎坷丰富的阅历。她的勇敢与担当,让许多男人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只是,在寻爱的路上,她永远摆脱不了自己的恋父情绪,总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中年男人,而在自己中年时只能爱上老年男人。

于父亲的漠视和后母的严厉之下,张爱玲选择离开父亲逃到母亲身边,母亲却让她二选一,要么嫁人,要么读书。骄傲如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可是,没钱万万不能,由于母亲经济状况不好,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慢慢地激化。后来,张爱玲说,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足见她生活中的变数的跌宕。虽系出名门,却是父亲不疼,母亲不爱,自己成了多余的负担。而年轻的她,又要如何去面对以后漫长的人生?

张爱玲绝对是个天才,所以不可能甘于平凡,她骨子里的倔强注定了她不愿屈服的性情。文人都是爱梦的,总有些离经叛道的特质,她怎会轻易地把自己的一生早早地寄托在别人身上?何况是还不曾爱过的她。

幸运地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却因为战乱不得不放弃选择了香港大学。而在香港沦陷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足见她对自己选择的未来之路充满了无比的坚定和永不后悔。于她的人生字典里,从没有后悔二字,无论是对文字,还是对爱情。

一生多舛,写作成了张爱玲唯一的生存工具。她的《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把她燃得红红火火,接下来创作灵感频发,《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继之而来。人生好似峰回路转,事业如日中天,却偏偏在此时遇上了令她神魂颠倒的胡兰成。

说起《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元冲破重重枷锁,挣脱所有的禁锢,终于将爱情修得圆满。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不难看出张爱玲对爱情的渴望。于是,她与胡的故事演绎了一场传奇。她不介意胡已婚和汉奸的身份,为这段恋情拼命付出。只是,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用不了多久她的爱就燃烧完了。当她没能力挽回爱情,只能自我毁灭。因了这场爱情,耗尽的不只是她的青春,凋谢的不只是她的心,也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断送了她的才情,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而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却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榜上有名。与胡短短三年的相处,却以这样的形式为张爱玲一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否也不失为一种补偿?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是她荒凉人生中不容错过的精彩落寞。胡兰成认识张爱玲,最初缘于他读张爱玲的《封锁》,读了个开头,便不由得陷入故事里,喜不自胜。文人的共性滋生了他骨子里的好奇,当他得知《封锁》的作者是一位女性时,更令他对张爱玲念念不忘。而此时有妻室的他却不管不顾地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不轻易见人的爱玲拒绝了他的拜见,却在第二日又顺着他留下的电话、地址亲自去见他。不难看出,张爱玲当时心中的矛盾,也许冥冥之中他们就该相见、相爱,又分离

初次拜见后告别,最让人动情的是胡与张并肩走着把她送到弄堂口时那句“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短短的一句,忽地就把两人的距离拉近。情不自禁之时,胡已很自然地把他们作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于张爱玲,诧异之余充斥了些许的反感,但于心中,又生出一种莫名的悸动,感觉非常的好。接下来,胡的回访,张送予她照片,你来我往中,她为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这份爱情里,张爱玲顶着压力与他相爱着。她爱他,只是因为他的懂得。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份懂得,就让张爱玲爱上了胡兰成。一代才女,也终是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没有政治观念,她不管爱的对象是怎样的身份,她只是爱一个懂她的男人。甚至于她也不在乎胡有妻室,似乎并不曾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只是想好好地经营当下的爱情。所以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

终于,胡张的爱情历经坎坷修成正果,没有仪式,胡兰成写下“愿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算是对他们爱情的承诺。从此,他们的感情有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关系--夫妻,只是安稳的只是夫妻这种关系给予我们意识上的表象,而他们的夫妻关系终究没法长久,自然也无法安稳。

当时局逼近危机,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在如此动乱和不安的时刻,张爱玲却轻松地说出这番情意浓浓的话,可见她的爱有多深。果真迎来了分别,分别便是无期,只是不曾料胡兰成的心会如此善变,到武汉不久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依然给他写信,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而当她从胡的口中得知真相的时候,她的心是震动的,被刺得鲜血淋淋,只是付出的爱已收不回。她以为他和她一样坚贞不可动摇,但又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小周?张爱玲是被刺伤了,但她仍是爱他的,她只能无语沉默

后来,胡兰成在逃亡的过程中又迅速地与范秀美在一起。毫不知情的张爱玲依然对他一往情深,一路寻着来到温州,竟感觉范秀美对胡兰成的关心更象亲人,而自己倒象是个外人。她隐隐察觉这个女人与胡不一般的关系,心中酸涩,却难以启齿。自己一心一意爱着这个滥情的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总让她蒙在鼓里猜来猜去,她怎会不委屈?怎能不感伤

天公应离情,离开温州之时天正下着雨。胡兰成送她,她叹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自将萎谢了。”这场雨,见证了他们“倾城之恋”的彻底结束。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她一路跋涉,以为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春天,殊不知只是加速了自己的毁灭。但即使是心如枯木死灰,却仍于心不忍,害怕胡在流亡中受苦,于是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而在胡兰成的生活安定以后,张爱玲选择了诀别: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还不忘附上自己的30万元稿费。

于一个一次次背叛自己的负心人,张爱玲却如此慷慨,足见她对胡的漫天情深。只是,她心中的那一片情天恨海又要如何平息?骄傲如她,心中的脆弱却已排山倒海。胡曾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可爱玲的心已死了。她的一生,对得起他,却亏了自己。

我心疼张爱玲的痴情与孤寂,却独爱她对文字的执着。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文字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让你能清楚地感知到她当时的无助和心脏鲜活的跳动。读她的任何一篇作品,你会发现快乐是那么少,而那绝妙的悲怆之感直穿透心扉,让人欲罢不能。她就是这样,从不掩藏自己所发现和感悟的东西,有了感觉,就写下来告诉你们,让你们知道这一切的存在。而且,在这种书写中,从来都如此低调,她不需要人懂得。她一生的书写,是对自己一生的完整诠释,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自己的残酷,让生活中那些繁盛与凋零赤裸裸展于人前。无疑,这需要勇气。

张爱玲,才情合一。而这个才,亦雅亦俗,既让行家惊叹和称赞,也让大众如痴如醉。《金锁记》的问世,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这种非常到位的把握令人惊异,而她独特的人生态度也是极其异类的,让张爱玲的创作达到了巅峰。文中扭曲的人生、苍凉的意境曾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而《十八春》则表现了张爱玲最得心应手的都市男女纠葛,书中处处有对人生无奈的讽刺与苦笑,极受大众欢迎。

在上海孤岛成名的张爱玲是矛盾的。首先,她想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很艺术、很享受。然而,生活无法艺术化,只能将艺术不断生活化来慰藉自己饥渴的心灵。明明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生活却如同自食其力的小市民;明明窥见自己内心的可怜,却又冷漠寡淡地无法入世;明明通达人情世故,却喜欢我行我素、独标孤高;曾经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而在几十年后又于漂于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同时承受着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晚年的张爱玲是孤独而悲怆的,漂泊异乡,守着过去的灿烂悄然离世。回首她的一生,走得跌撞起伏,但终让人深刻铭记。也许她不知自己的闪亮,可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冷艳且凛冽的光芒却无从阻挡。只是,隔着时空回忆她这颗星从升起到陨落,才真正地明白:成就越辉煌,人生就越凄凉。

张爱玲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我想,她是真的幸福过,因为曾经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只是,幸福短暂,她一直期待一个永远等着她,与她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可她终没有等到。她只能告诉自己: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她也终于看透,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一生活得如此认真,也如此艰辛。但是,因了文字的陪伴,她的生命中充满了无悔。

张爱玲,因为执着,所以可爱。张爱玲的作品,因为真诚,所以永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