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木盒

作者: 风吹末叶2016年01月09日情感文章

像往常一样,每天都会浏览无数遍朋友圈,点赞评论分享。不论是有意的去做还是无意的习惯,总会在浏览中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或者说有人生价值的内容。新年1月6日,龙应台先生在北京演讲,9日我幸运的在朋友圈中读着大家的分享《倾听一个人的记忆》。演讲一开始,就谈到了一个木头箱子,那是母亲的木头书包,对于龙应台是极为珍贵的,她讲述了关于这个木盒的记忆,也勾起了我的记忆,一个青春期的木盒。

这个木盒,是当年父亲做搬运工时,从工厂里带回来的,盒子刷着黄色的油漆,还有一个挂钩,可以上锁。起初,母亲放些针头线脑的零碎东西,用的很方便。印象中,那一年我上初中,正直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在发生着变化,用母亲的话说,“小青年胡都长出来了”。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到了情感懵懂的时期,有了喜欢的女生。我们坐前后位,平时课间总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也许就是说笑的多了,打闹的多了,就有了好感。于是,在课堂上,传开了纸条。班主任是很有智慧的,也许早已发觉了其中的变化,变把我们的座位调远了,再远也可以“飞鸽传书”啊,纸条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工具。所有的这些纸条,我都视为极其宝贵的东西,但是如何保存这些纸条,成了难事。后来选中了这个装针线的木盒子,把里面的东西掏出来,把这些纸条放进去,买了一把小锁牢牢地锁住,并且在盒子上面写上,“未经本人允许,他人不许打开。”就这样,这个木盒成了我的私人物品,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装下了我青春的第一份记忆。

进入初三,功课越来越紧张,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和女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慢慢地也就疏远了,像是初恋,又不是,因为只有这些在木盒中的纸条。初中毕业,我考上了高中,她进入了职专,此后也就毫无联系。在那个暑假里,打开过无数次这个木盒,觉得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面对新的生活了,趁家里没人时,就把这些纸条放在炉火中,灰飞烟灭了。高中生活更是忙碌而紧张,空闲之余喜欢上了一本杂志,记得叫《中学时代》,里面很多青春故事,每一页面的下面还有许多学生的留言和地址。也许是因为好奇,就选择了两个地址,给上面的学生写信,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其实也不知道是男生还是女生,就是想找一个不在身边的人,把心中的种种不能给身边人说的话,说给陌生人听。没过多久,我果真收到了他们的回信,就这样在那个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了我们交流最好的方式,也让我们成为了那个时候最流行的交友方式“笔友”。我们在信中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把照片寄给彼此,有时还随着信件互送礼物,印象中收到过一个彩绳编织的手链,还有一个红色石头的挂链。我把这些书信还有礼物,放进了那个木盒中,有时间就会打开看看,心里想着远方的朋友,好像是个寄托,但是寄托了什么却说不清楚,只记得那两年自己写作水平稍有了提高。后来她把qq号告诉了我,说以后可以在网上聊天,但是当时的我连电脑还都不会用。也许因为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之间的书信来往也越来越少,直到再也没有了来往。就这样,木盒成了我高中时代储存信件的宝箱,在这个花季雨季中,存储着我对远方朋友的记忆。

高中三年可以说是匆匆而去,通过努力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只身一人外地求学,学会了上网聊天,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小灵通。和同学经常网聊电聊,大家讲讲自己的学校的生活,说说自己今后的打算。过年过年时,大家还会给彼此送贺卡,发明信片,写上美好的祝福,寄托美好的愿望。我把这些贺卡整理好放在木盒中,珍藏最真挚的友情

这个木盒陪伴我走过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从少年到青年。身边的母亲,在我过去的学生时代里,应该看到过许多次这个木盒,但是她从未质问过我,这是什么?装的什么?她知道这是孩子秘密,在我那个敏感的年纪里,这个木盒她不能动。直到我大学毕业,家中翻盖老房子,我才又把它从床底搬出来,拂去灰尘,盒子上的字依然存在,再次打开,无数的内容都已经成为过去,成为记忆,甚至有些已经遗忘了。此时,母亲才问道:“这里装的什么啊?”我笑着轻语:“都是些贺卡和信!”说得如此轻描淡写,说得那么不觉珍贵。随后和老房子一起埋在泥土中。就这样这个木盒再也没有锁上过,搬入新家之后,好像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木盒。

如果不是偶然间听到龙应台的这个新年演讲,也许我再也记不起这个木盒。如今想来,这个小小的木盒串联着我无数的记忆,就像雨丝一样,从眼前垂落。生命中总有这样的物品,会深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然后,在某一天被某人或某物,再度勾起,让我们可以这样淡淡回忆,娓娓道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