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枣印象

作者: 陈树庆2016年06月22日散文随笔

进入春夏之初,故乡盐碱地上的地枣开始萌芽了,枝杈上挂满晶莹欲滴的绿叶,葱茏盎然,给荒凉而沉寂的盐碱地增添了无限生机,带来一片绿意,风一吹,犹如一片绿浪翻滚,也吸引了我们这些乡村孩童。

地枣学名叫白刺,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野生植物。多生长在干燥、多风、盐碱重、土壤贫瘠、植物稀疏的严酷环境中,它长细坚硬的枝条从根的顶端成缕地分生出来,象瓜蔓一样紧贴着地面纵横盘绕地向四面延伸生长,雨季枝条触地萌根形成新的植株。果实形状像初生的小枣,酸甜可食,故取名地枣。地枣并被称其为盐碱地上的一宝。每到果熟季节,采摘果实后,做成“地枣汤”,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每年四五月间,等到地枣枝叶扶疏覆盖盐碱地,便会开出黄白色的小花。一朵朵黄白色的小花错落有致地分散在叶腋上,星星点点地闪烁着。花随只有米粒大小但透着淡淡的清香。微风过处,淡淡的清香扑鼻而入,遂让人产生沁人心脾之感。常听村子里的老人说,地枣花最为殷实,从不开谎花,开出的每一朵花都代表一颗果实,看着这些开得灿烂的花朵,禁不住口中生津。花期一过,花瓣飘落,一颗颗小而嫩绿的果实便立在了原来花朵的位置,开始了它们成长的历程。此时,夏至如约而至,在这个旱涝无定的季节。地枣会在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时,加速生长;如遇久旱,任凭周围的土地龟裂地不生寸草,它依旧深深扎根于底部的土壤,尽可能地汲取地下的水分,以满足其果实成长的需要。眼见地枣一天天的变红透亮,我们哪能错过摘地枣的大好时机,利用给牛、羊割草的时机,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摘一颗那不起眼得像绿豆大小的果实,放在嘴里尝尝,常常被酸涩的直吐口水。

一到八九月份,地枣由红色变暗红色,由酸变甜,红彤彤的地枣在绿叶的衬托下挂满枝头,随风微微颤动,像极了晶莹的红玛瑙。地枣个小核大,肉少味酸,成为我们这些乡村孩童最好的零食。一放学,小伙伴们就划分好区域,分头去摘各自领地里的地枣,不仅要摘地枣,还要时刻提防着小伙伴偷拿自己采摘的地枣,为了保护地枣不被拿小时候可没少打架。面对丛生茂密的地枣,明知枝叶间隐藏着无数的枝刺,可看到那红彤彤的地枣,我们唇齿间早已漾出了酸酸的口水,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先摘一颗地枣放入口中,酸酸的、甜甜的味道瞬间传遍全身,让人回味无穷。于是再难收住口,转瞬间,一颗颗美味的地枣便被送进了口中,咀嚼着吮吸着,酸中漾着甜,甜中泛着酸,直到牙齿被酸倒了,可一看见诱人的地枣装满了衣服口袋,笑容随即浮在脸上。将采摘的地枣装入深深的裤兜内,在课间时,趁老师黑板写字时,手慢慢地伸入兜内,轻轻的摸出一粒,放入口中,轻轻的咀嚼,酸甜的味道在舌尖、舌根,至满口腔蔓延开来,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甜甜酸酸的滋味中,有时,被老师发现,免不了挨一顿批评,还被没收采摘来的地枣,只有放学后,再去采摘满足口腹之欲。

地枣不仅好吃,而且止渴生津,有益健康。地枣里面的枣核,亦是一样难得的宝贝。对于枣核,若是顺手将它们丢在地上,来年会是一株幼芽,勇敢地破土而出;若是将它们收集起来,则会是一味强身健体的珍贵药材,有调经活血,消食健脾之功效,并且含油量很高,可榨油。

现在回到故乡,村落四周土地已改良变成良田,虽还有地枣丛,但仅是依稀可见,没有了那种茂盛浓密的感觉。加之如今农村生活也好了,各种零食可供选择,很少有孩子去摘地枣了,也许地枣为何物都不清楚了。也许,浓郁地地枣酸甜气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只能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