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虚无缥缈间

作者: 曹耀忠2016年08月26日散文随笔

大江东去,白浪如,长江口出现众多沙洲。

最早来这些沙洲建村聚居的,当是那些水手。他们熟谙水道,在这一带航行,看着这些沙滩在波涛声声里涨大升高。他们最清楚,哪一个沙头潮水再大也不会淹没,已经能够筑室而居;他们也最有条件,由水路运来木料、石块和必要的生活用具。

据说,最早来双杏寺所在地东凝沙建村聚居的,就是那些开“下洋船”的水手。他们驾驶的大帆船满载着海产品,停泊在双杏寺旁。小小集市上,海产品供应极为丰富,其价钱与咸菜萝卜干差不多。

年丰双杏寺内,三株古银杏郁郁苍苍,枝繁叶茂,由东而西排成一行,由来自琉球群岛的不二和尚栽种的。据年丰当地人说,不二和尚在双杏寺栽下了银杏以后,做了几年住持,又乘“下洋船”回琉球群岛。有一年,东凝沙的渔民去琉球群岛一带打鱼,遇狂风,船在烟涛微茫中停泊于海岛港口,几天几夜下来,船上带的粮食差不多要吃完了。一日,夜深人静,渔民们循木鱼声访得一位银髯垂胸的老住持。住持听说他们是从双杏寺旁来,就询问那两株银杏树和寺里的香火等情况,并且答应帮他们解决粮食问题。老主持叫他们去寺旁山坡上翻地,从地里捡了一大堆泥个溜秋的“石卵子”。老主持说,“你们就吃这个,这么一大堆,你们船上这么点人,够吃好多天呢。你们只管拿回船里去,这东西,洗洗干净,放在锅里煮熟了,又香又甜,可好吃了……”临别,住持才跟渔民们透露,他就是不二和尚,双杏寺里那两株银杏树,是他亲手种的。

那些“石卵子”是什么东西呢?是番薯。据专家研究,1608年——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受灾,徐光启从福建引进番薯种子,开始在淞沪地区种植,但在江南解决种薯安全贮藏过冬问题,推广开来,又经过了好几十年。那些开“下洋船”的渔民之所以不识番薯为何物,称之为“石卵子”,是因为东凝沙及其周边地区未见栽种。而早在1604年,琉球人就从福建引进了番薯种子并广为种植。那时候,琉球国(1429~1879)是明王朝的藩属国,琉球人与我东南沿海人民往来密切。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老沙最早的建村而居的居民极可能是水手,他们在东凝沙建村而居的时间,当早于番薯在江南推广种植的年代。他们在琉球断粮,或许正是因为在东凝沙启航时所带粮食就不很充足,没有预备对付台风来袭。

水手们劈波斩浪,敢下五洋捉鳖,敢于拼搏,他们的品质,融入了老沙人的血液,融入了张家港精神。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