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衣诗歌”的崛起,是河北诗坛的一道风景

作者: 王克楠2016年03月02日原创散文

时间的进程中,有的人在成长,有的人在退缩,而来自燕赵大地的女诗人青小衣属于前者。

在前几年参加的一次诗歌沙龙里,我听到了诗人“在什么环境下写作”的命题,其实,与环境相比,一位诗人的主观修为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就无法而解释青小衣是怎样在“简单生活”里完成了不简单的飞跃。飞跃是需要根基的,不仅需要诗歌技巧,更需要诗歌的“气场”,青小衣的诗歌在2015年的气场越来越强大,已受到很多评论家的关注。

其实,一首诗歌的优秀之处,不在于诗人怎样刻意去“深入人心”,而是怎样用独到的感受力去影响读者的心灵。一首诗歌由“我写”到读者的“接受”,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小,甚至可以说是沟壑丛生,尽管如此,有能力的诗人总是有办法去填平这些沟壑。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即使是遇到了意象迷宫,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诗歌里表达出了什么。可以说,一首诗歌用用一两句“名言”去轰炸读者视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诗人们必须从云端回到地面,扎扎实实地说人话,叙述人世间真实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当然,诗歌里的“叙述”不同于小说和散文的叙述,诗歌有更加精彩的地方。

意象——是现代诗无法绕过的元素。许多作者刚起步时,对“意象”很迷信,创作的时候,过于受到意象的摆布,反而影响了诗歌的质朴。可贵的是,青小衣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没有掉进“技巧论”的泥潭,而是“我手写我心”,把诗歌的想象力放在生活存在过的事物上,如她的《废墟论》叙述诗意中,她把“废墟”从形而上俯冲到形而下,“田野、天空、门窗、十字架废墟着”,故乡也成了废墟。废墟来自于压力,诗人并没有去解释压力来自何处?而是把废墟带来的伤害,进行了入门三分的刻画。更为可贵的是,青小衣诗歌里有一种人到中年的圆融,豁达,如她的诗作《中年以后》,表达的便是回归泥土的感觉

对于诗歌写作而言,宣泄和抒情是容易做到的,而沉着地用整体的诗感去表达对事物的微妙感觉,则很难。青小衣是一位知难而进的写作者,她在近几年并不高产的诗歌写作中,不断否定旧的自我,产生新我,诗歌的内在和外在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青小衣诗歌里的“我”不是用来自我放大或者自恋的,而是作为洞察世界的窗口,她的诗歌《我的话要去的地方是远方》对于“远方”的审美理解是独特的,“远方有溪水,林,有一个人/ 那些水草弯着腰,一路流呀流/等着我去说话”。诗人在诗歌里勾勒出的风景,实际上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诗歌里出现的“那个人”,可以是一位哲人,更可以是安身立命的“至理”。由于青小衣所进行的自我解剖的突破,她的诗歌定位就显得与众不同,如《我略带羞耻地说出自己的职业》,这首诗歌乍看是写实,其实是写虚,诗人并没有对教师这个职业做表面解读,而是表达了处在商品社会内教师职业的无奈和尴尬,“用相同的脚走路/走着,走着,万物就凋谢了”,现代教育无视学生的心理成长,由此可见一斑。

2015年,青小衣去了中国的不少地方,如河南的龙门石窟、云南、湖南长沙等地方。青小衣作为一位北方的女子,抵达山清水秀的南方,她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客人,而是用精神去交融精神,用心灵的物象去打量南方地理物象,写出了一系列的“风景诗”。青小衣热爱自己的家乡,她在《回乡记》里呈现的是冰冷而忽热的乡村物象,每个字有是有根的。青小衣回乡,除了写自己的父母,还把笔触描摹了遭受苦难的乡邻,如《寡妇王二婶》描写道“月亮半弯如刀,她夜夜守着这把刀/不伤别人,只伤自己”,就把一位守寡的农村女子的心理写活了。

谈到青小衣的创作风格,评论者张绍民褒扬青小衣诗歌的不随波逐流个性时说:“对现实不满意,反抗的武器就是诗歌。”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仅仅把诗歌汇结到表达“不满”的“战斗精神”,很可能是另一种对诗歌的误导。写小说不能用来骂人,写诗歌也不能用来发泄不满。诗歌是一种精神食粮,用来发现美和表达美,用美的正能量去驱散假恶丑。即使生活了充满了假恶丑,诗歌不是杂文,不是匕首和投枪,总是委婉地贴近人心,抵达宗教一般的强大。还好,青小衣没有沿着这样的“战斗精神”走下去,她清晰地明白“我的文字像我一样孤单”,她选择孤独地品味人生真相,体会“存在”的艰难,“我只供自己心中的佛/她眼中有泪,双手淡定垂放”——这才是青小衣的诗歌状态。

青小衣的诗歌,很少有发泄的倾向,也没有“揭竿而起”的号召性,因为诗歌不是宣传工具,不具备一呼百应的鼓动功能。笔者注意到青小衣在2015年第三季度写的一些诗,已经有了寓言的味道,显得气定神闲,如《让我火死在火柴里》,从表面上絮叨着火柴的命运,其实在关注人的命运,青小衣采取这样的暗喻的写法,诗歌空间比平铺直叙宽阔得多。青小衣诗歌《那些开花的,或凋谢的称谓》是故事性的,用的是朴素的白描,小说和散文常常使用白描,而在诗歌里使用白描,并不多见。

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作品一样,作品的本身蕴含着难于逾越的矛盾纠结。越是伟大的作品,这样的矛盾纠结越大。青小衣诗歌也是这样,有时显得委婉,有时则显得豪放;时而小桥流水,时而风骨奇崛。诗人的内心,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人生有矛盾,诗人活在生活里,也会有矛盾,可以说,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乃至搏斗,乃是产生优秀诗人的温床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诗歌,没有矛盾,就没有文学成绩。青小衣的诗歌一年一个样子,甚至一个季度一个样子,即是明证。

人的生理年龄无法制约人的文学创作,有的人少年早熟,有的人则大器晚成。青小衣正值文学感受力充沛的中年,读者着青小衣在2016年有更加纯美的诗歌作品问世。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