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看过的影视

作者: 杜权成2016年03月11日情感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文化大餐就是影视,尽管电影平均每月一两场,黑白电视只能收一两个台,我们仍然乐此不疲。

我看的第一部电视剧是《血疑》。1983年夏,中湾谢家买了全队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小伙伴们挤了一屋,邻居个个羡幕,那时谢家在养蚕,家中兄弟三个都是壮劳力,算是先富起来的。主人谢幺奶奶也为拥有电视机而感到格外体面,对于看稀奇的乡亲热情招呼。因为断断续续看了几集,我们对幸子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多年后,得知幸子扮演者沦为家庭主妇,深感愤慨。要是在中国,绝不至干如此。

后来看《在水一方》,那短时间总因种种原因停电。内容记不太清,只记得台湾普通话好像有些嗲。不过片尾曲,我们很快学会,后来才知是琼瑶根据《诗经。蒹葭》改写的。

要说印象最深的电视剧,应该是《霍元甲》和《陈真》,东家看一集西家看一集,但是霍元甲的迷踪拳着实令我们痴迷。而师徒俩的恩恩怨怨,他们与曰本浪人斗智斗勇,也成为我们课余谈论的热门话题。对英雄的敬仰,对曰本鬼子的仇恨,是我们接受的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超越了思品课。后来出了连环画,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合买了全套的,也算弥补漏掉的情节。

电影《少年寺》从1983年到1985年,我至少看过五六遍,最远跑到十里外的西湾村,连夜摸山路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李连杰扮演的觉远,成为我们的偶像,他的几个经典的武术动作,我们也能模仿几分。而《少年寺》的电影海报,我珍藏了多年。前几年陪小朋友们的看《少林寺》,我竟然在二十多年后,清晰记得每个镜头。

我们读初中,正在热播《昨夜星辰》,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周末看,平时只有向走读生打听主人公的命运发展。因为老师顾及到主题曲有爱情成分,不肯教,但是同学们无师自通,最后这首歌几乎成为我们的班歌。我们班长最喜欢那句“绝不会在银河中坠落”,多年后我才知道班长提高嗓门深情演绎,是想这句歌词传达某个女生

其实,那些年的很多影视如《星星知我心》《血疑》《武当》《追捕》《梅山奇案》《桥》《喜盈门》《碧血剑》《黄河大侠》《乌龙山剿匪记》《便衣警察》《十六岁花季》等等,不仅仅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在思想给了我们真善美的熏陶,更为我日后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