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贺年卡

作者: 周礼2016年08月09日短篇散文

每年春节前后,我总会收到许多从四面八方寄来的贺年卡。望着那一行行或娟秀、或奔放的文字,读着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在欣喜、激动之余,我不禁在想,古人也兴送贺年卡吗?

翻阅典籍,我惊奇地发现,贺年卡并非只有现代才有,也并非从西方引进,而是土生土长的传统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贺年卡,只是彼时的贺年卡与此时的贺年卡稍微有些区别。秦时,尚未发明纸张,文字一般都记录在竹简之上,因此,贺年卡也是用竹块或木条制成的,称为“刺”,上面写有自己的姓名、府第和贺词等。东汉以后,贺年卡的材质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竹简换成了彩纸,人们将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然后送给亲戚、朋友及上司、幕僚等。贺年卡的名称也由原来的“刺”延伸为“名刺”或“名帖”,其作用和意义与我们现代的贺年卡大致相同。

在封建社会,贺年卡大都流行于官场、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之间,尤其以官场应酬最为普遍。到了春节,官员们开始忙碌着送贺年卡,以此联络感情。由于当时没有邮局和专门送信的邮递员,因此贺年卡只能由自己或家仆来送。所以送贺年卡也被形象地叫做“投刺”。宋之问诗云:“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皮日休亦云:“平原陆夫子,投刺来翩跹。开卷读数行,为之加敬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