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外甥女

作者: 盛贵英2016年08月13日情感散文

外甥女即将参加高考。妹妹忐忑,夜晚打来电话,非要让我这个做舅的给她女儿提点建议,诸如考试秘籍之类。

我答:只要放下包袱就行,都“破八”了,还怕考不上吗?

妹不解,问啥叫“破八”?

我笑答:《合肥日报》上已经刊登了,今年我们安徽高考的录取率有望“破八”,这就意味着100人参加高考,至少有80人都能上大学的。

……

放下电话,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们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那才真叫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老家在肥东农村,农活重,日子苦,姊妹多,可开明的父母宁愿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要让我们这些“丫头们”都能念书。这在当时的农村并不多见。一些乡邻不理解,甚至包括我的姑妈都劝我父亲,让我们赶快“下来”做农活,好减轻家庭负担。我们姊妹暗中咬紧牙关,拼命苦读,一心就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好为父母争口气。

可是,那时候高考录取率真的很低。每年成千上万的人考,能上大学的只是凤毛麟角。我从网上搜索出历年高考录取率的一组数据:1977年,全国共有考生570万,录取27万,录取率只有可怜的4.8%;1981年,报考人数为259万,录取28万,录取率虽有所提高,也只有10.8%。后来有一段时间,国家为了减轻高考阅卷的压力,高考前还实行预考,预考如果不过关,就意味着你虽十年寒窗,却连上考场的机会都没有!这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残酷的了。由于录取率过低,大多数同学都是饮恨考场、名落孙山。

现在呢?只不过短短二三十年时光,我们国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校建设突飞猛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考录取率年年攀升,据说一些省市差不多已经“近九”了。作为过来人,我真的为现在这些学子们感到高兴。

也许有人要说了,现在“考上”的概念跟当年不同,那时上大学就意味着能捧上“铁饭碗”了,只要略微节约点,家里基本上不要花钱的,国家还包分配。这是不假,但我依然认为,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尽管现在上大学要自费,学完后也不包分配,但是,能让大多数的学子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这就是一项德政工程,人的素质提高了,他(她)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提高,只要有真才实学,将来还愁找不到工作吗?

想到这里,我真心为外甥女高兴,她们生在了一个幸福的时代。我祝福她考出好成绩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