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阅读

作者: 修柯2016年09月19日原创散文

在不同的地方,需要读不同的书。

比如《古今笑史》。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应该已经读到了五遍以上,工作之后的二十年里,好像连一遍也没有完整地看过。虽然知道那确实是一本好书。可能是因为下意识地觉得,时间已经不够分配,不应该再为那样的享受放纵自己。这样的话,从目前的认识看,这一辈子再完整地把那本书看一遍的可能性,应该已经没有了。

《红楼梦》我好像已经读得超过了十遍。第一遍是上高中的时候,还煞有介事地做了笔记,当假期作业交给语文王老师,王老师对我真是宽容,夸我,还很宽大地不予追究我记错了开学时间迟到了一天。现在,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的冬天,我在租住的小屋子里每天看那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到凌晨四点钟才睡,一直看了一个月。我那时候只带了书和少量的东西一个人住,生活像被刚刚打碎的青瓷,满地都是令人痛惜的碎片,而且没有心情收拾。周汇本出版的时候,生活已经是另一种样子,买来了,欢喜郑重地看,发现已经不再看“故事”,也不看“爱情”,是在看文字和家庭。有一些地方,看着看着,会迷失,找不到书,也找不到自己。

跟新来的同事小姑娘说起看《哈利·波特》的事,小姑娘惊讶而失笑:想不到你还看《哈利·波特》。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对。真的不对?有的时候,会觉得很需要看一看,这种情节小说,吸引力强到可以一口气看到天亮。每一次这样,都觉得好笑——不稳重呐。或者也是下意识地认为,有时候,也应该不稳重一下,和狡猾并不矛盾。《哈利·波特》没出世之前,我是靠《四大名捕》规范一些不对头的时间的。那一些时间,难以利用,像一些被弃置很久的烂木头,不能拿来做什么,也不易燃烧。

有一些书不适合在厕上看。一般是随手捞一本,有时候捞出来又放回去,觉得那么看不敬,就是想一想也觉得不对。是一些尊敬的人写的,像《永玉六记》。《人间词话》是因为气氛不对。最适宜的是杂志。

心里没什么事的时候,看一看普里什文是很不错的,一直也没有人打扰。这样的时间,最近几年里似乎很少,偶然有一次看上几个小时,会窃喜,像占了什么便宜。那是引颈也看不到城市的一块地方,草、,随意地长,有农人走出来的荒径。以前时间多点,想起了就看看。现在,知道那地方仍在,却已经很少想起。这个城市,好像几年也不曾出去过一次。读书是这样一种拒绝别人进入的生活。谁拒绝别人介入他的生活,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读书。某个人在读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拒绝”。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