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花

作者: 虞友娜2016年10月29日原创散文

听说浙江东沙古渔镇在举办弄堂游戏节,我带儿子去凑个热闹。

游戏节还没开始,弄堂里早已是人满为患,“小吃一条街”更是挤都挤不进。

想当年东沙古渔镇“船以千计,人达数万”,乃是中国东部沿海着名的渔业商埠。民以食为天,东沙古渔镇的吃食自然十分丰富。

儿子脖子伸得老长,眼睛滴溜溜乱转。我问他在找什么吃。他却说不知道叫什么,反正是一种果冻一样的东西,喝的,以前和同学来过一次东沙,喝过就忘不了了。

终于,儿子停下了寻找的脚步,满脸兴奋地喊:“就是它,就是它!”

只见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面前摆着块简单的搁板,上面放着两个大锅子,几个矿泉水瓶和一些一次性杯子。

“是药花吗?”尽管大锅子盖着盖,我还是一下子想到了它。

“是的。”摊主随即揭开了锅盖,满满一锅晶莹的“果冻”。只见摊主舀了一小勺放在一次性杯子里,然后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加了大半杯水;又拿起另一个矿泉水瓶,撒了点薄荷,一杯“药花”就配制好了。

儿子喜滋滋地端起来就喝,眨眼就见底了。他说不过瘾,再买一杯。这时一群游客也围了上来,摊主忙得不亦乐乎。

我问儿子为什么喜欢喝。他说凉凉的、滑滑的,还有股淡淡的海腥味,挺特别的。超市里各种饮料让人挑花眼,却还没有一种能让儿子“惦记”上的。

我说知道它叫啥么?“药花,你刚才不是说了嘛。”儿子十分肯定。

叫它“药花”,其实只是一个谐音,也许是“食花”“液花”,在浙江岱山方言中都发一个音。我也只是小时候听父辈们这样叫,却从未见过书面文字。现在的这种吃法,只是把我小时候吃过的“药花”当作了一种配料。因为加了薄荷,“药花”喝起来更清凉,但加了那大半杯的水,还能是原来的味道么?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母亲总能变戏法般地拿出干的“药花”草,米白色的,细如棕榈丝,纠结成一团,用水泡,然后大锅煮过后再过滤。神奇的是,原来略带米色的水冷却后却凝结成“冻”状了。

母亲把它用水桶装着吊在天然冰箱——水井里冰着。夏天的午后,舀一碗冰凉“药花”吃着,那是何等的惬意。也许就在那时的某个午后,我觉得可以用“药”这个字来称呼它。它那么神奇、滑爽,弹性十足,吃了后唇齿间都散发着大海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它,好像夏天都凉爽了不少!

但现在我知道了,它其实是一种海藻。网上有介绍说,如果去印尼旅游,到土特产店购物,可以特别赠送每人一盅海藻神仙草。印尼蓝梦岛为无污染洁净海域,常年生长着这种被称之为“海底的燕窝”的草。我想,那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药花”,至少是近亲。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价值远远高于陆生蔬菜。同时因为“药花”含有明胶,所以会凝结。

记得母亲说过,“药花”在岱山也有,但很难找到。儿时吃的“药花”是下山亲戚送的。下山,是我们当地对嵊泗一些小岛的统称。据说,嵊泗的海域多清水汰横(礁石)。亲戚说:“海边礁石上采的,不值钱。不过别的地方没那么蓝的海水,也就没有药花。”亲戚说这话时,满脸自豪的表情。

近来,儿子特别喜欢去文化广场玩,其中一个吸引他的就是“药花”。我想,东沙三面环海,在某个少为人知的海角里,也许有“药花”默默地生长着。

我头脑中浮现出摊主勾兑的动作,暗暗希望,除了水和薄荷,再也不要添加其他的东西进去了。虽然淡了不少,至少它还能保留一点儿健康的天然营养,一点儿大海的味道。

真希望海水都够清澈,我们在海边散步的同时,也能顺便采点“药花”回家煮了喝……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