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菜的地位

作者: 陈蓉2017年02月15日来源: 今日平度情感散文

如今走进菜市场,不论什么季节,那新鲜时令的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什么带刺的黄瓜、青翠的辣椒、圆紫的茄子、碧绿的韭菜,青枝绿叶,清脆鲜嫩,任你挑选。老百姓的菜篮子真是一天比一天丰满起来。

可是,世上的有些事就是让你费琢磨。放着又香又嫩的青菜不吃,却偏有人跑到野地里、山坡上采野菜,还说特好吃。更让人不解的是,那吃野菜的队伍有不断壮大的趋势,您说怪也不怪?

提起野菜,但凡上了年纪的人心里头肯定都装着几个小故事。记得那时候我刚上小学,正赶上1960年洪水灾害闹饥荒,家里粮食不够吃,一到春天返青的季节,几乎天天野菜下饭。什么剌嫩芽、猫爪子、大叶芹、水芹菜、蕨菜、苋菜、灰菜、小根菜等,吃得人们一脸菜色。到了冬季,山野菜没有了,就把榆皮磨成粉状,掺点苞米面做熟了充饥。人人吃得肚子里长蛔虫。

记得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借了点玉米面,用挖来的小根菜当馅蒸了一锅包子。可是,那又苦又涩的野菜馅儿却怎么也咽不下去。我悄悄地把那一点儿荤星也没有的小根菜掏出来,扔在桌子底下。母亲气得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嘴里不住地念叨:“弄点菜容易吗?又是油又是盐的。”过后,又捂着脸哭:“知道不好吃,难为你了。可就这,妈也舍不得吃呀!”我当时似懂非懂,不再哭了,似乎理解了母亲。这件事像烙印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尽管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仍然很困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普通人家离“瓜菜代”的岁月越来越远了。只要能填饱肚子,谁还愿意整天拿野菜下饭呢!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工资又不断地爬高儿,春夏秋三季的蔬菜数不胜数,冬天的鲜菜也应有尽有,鸡啊鱼啊更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如果别人不提野菜的名字我都快叫不上来了。

有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有人说,那是“螺旋式发展”。反正不管怎么说,野菜如今又回到餐桌上来了,而且回来得这么冠冕堂皇——超市里有了速冻的野菜馅儿饺子、包子;饭店里一盘野菜居然卖到三四十元;尤其是郊区的餐馆,那凉拌野菜、肉炒野菜、野菜馍馍、野菜汤,更成为招徕顾客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一些农家乐旅游景点,专门经营野菜宴席,每家生意都十分红火。聪明的山里人看“山野菜”热兴起,就把剌嫩芽、大叶芹等移植到温室大棚里批量生产,专门在春节前后反季上市,那钞票挣得一大把一大把的。

您要问人们放着那么多好菜不吃,为什么偏爱吃野菜?那说法可多了:什么尝鲜儿啦,什么绿色食品啦,什么降低胆固醇啦……说来说去,我也看明白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一准儿要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这和现如今兴起的健身热、旅游热那都是一个意思,你说对不对?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