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话养生

作者: 黄建如2017年05月08日来源: 邢台日报生活散文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养生之道”,历代许多文人不仅才情横溢,对养生知识也颇有研究,很多养生之道就散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今天,我们品读这些养生诗词,既可以享受文化甘醴,又能获得有益的养生启示。

陆游算得上是“文坛寿星”,虽一生坎坷,却寿至85岁高龄,在当时文人中不多见。直到晚年都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古人认为“养生贵在养心”,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就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乐观的心态、豁达的心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然而生逢乱世,饱受折磨,致使他疾病缠身,到了不惑之年,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从而开始注重情志养生,诗云:“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洋溢着诗人正确对待老与病这种客观现实的辩证唯物论观念。

适当的运动,也是一种养生休闲、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清代诗人袁枚喜爱远游、登山等运动,从锻炼中求得健康和欢乐。他70岁还在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游历一圈,一路寻幽访胜。“自觉山水胆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寄情山水,运动健身,加上他心情怡静,乐观无忧,使他成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养生也要注意适度,“小及”和“过之”均达不到目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的《孙真人卫生歌》中有诗云:“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从心、神、形、气四个方面强调不可“太过”、“太费”。人体内部心、神、气、形是相互关联、“相因而立”,不可损其一的。“太过”、“太费”了,就会损伤,以全完竭。

另外,在我国博大精深、渊源流传的楹联中,更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书于客厅以自勉自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厨房门上写的门联是:“青莱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道出了饮食清淡有益健康之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