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古诗里的荠菜花

作者: 常书侦2017年05月10日来源: 邢台日报生活散文

荠菜,又名护生草、地米菜、地地菜,它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因它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是春的使者,遂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最早吟咏荠菜的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那时的《诗经·谷风》里就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看来,我们的祖宗早就有吃荠菜的习惯了。它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很甘甜。

晋代夏侯谌的《荠赋》称得上是咏荠诗的上乘之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其意为一般草木只有天暖了才出土生长,而荠菜则是破凌而出。“齐精气于款冬,均贞固乎松竹。”把荠菜与松竹摆在一起,喻其品节。在诗人眼里,荠菜还是顽强向上的象征。齐人卞伯玉在他的《荠赋》中也不乏对荠菜的赞美之词:“终风扫于暮节,霜露交于杪秋。有萋萋之绿荠,方滋繁于中丘。”他们都对荠菜“迎寒荠叶稠”的耐寒品质大为赞颂。

《明皇杂录》记载,唐肃宗上元二年七月,长期伴随在唐玄宗身边的太监高力士被贬途经夜郎南边的巫州时,看到漫山遍野的荠菜没人采摘,不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吟出一首小诗:“两京做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说明此菜贫富皆吃,且唐代集市已有售卖了。

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可以说是流传甚广,成为咏荠的名句和代表作。说荠菜在早春季节就从泥土里萌出,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在城中的桃花和李花害怕风吹雨打而凋落的时候,野外小溪边的荠菜花却不畏风雨,正在喜气盈盈、朝气勃勃地迎春盛开,让人不由脱口而出:“春天在这里!”

南宋诗人陆游最爱食荠菜,在《食荠》一诗中写道:“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诗人对食荠颇得其法:“小着盐醯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这种凉拌荠菜的吃法,是值得仿效的。他还在《买鱼》诗中将荠菜与鲈鱼相比,说用它掺肉做菜肴香气满屋,下酒使人一醉方休。特别是他在四川吃了东坡羹后留下了“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的咏荠佳句。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也有咏荠的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这是一幅惟妙惟肖的醉春图。初春季节,在散淡的阳光下和料峭的风里,返青的麦田里会长出许多野荠菜,一片片、一簇簇,给乍暖还寒的初春带来无限生机。村姑、儿童挎着小篮,拿着小铲来到麦田,因荠菜鲜肥嫩绿,与麦苗绿成一色,村姑和儿童在躬身细细辨找着,采挖着,他们的乐趣与荠菜一样多。苏东坡还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少有的“天然之珍”。

明代陈继儒作诗曰:“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瓮灌之,乐哉农家。”这是一首美妙的田园诗,让我们看到了明人种植荠菜的情景:在一块田里,荠菜已经开花了,农夫正在抱瓮浇灌。看着一片旺盛的菜叶荠花,农家该是何等的欢乐!

清代郑板桥也有诗云:“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有荠菜的清鲜、樱桃的美艳、佳酿的醇香,诗人竟可忘却漂泊异乡的寂苦了。由此可见荠菜之美味非同一般。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