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声声豆腐香

作者: 李庆霞2017年07月26日来源: 西安日报生活散文

近日,回山东老家探亲。一天清晨,我刚从睡梦中醒来,便听到门外有“梆、梆、梆”“梆、梆、梆”的声音,那声音熟悉、亲切,却又感觉格外遥远,细细听来,清脆悦耳,格外动听。

“娘,现在卖豆腐的人还敲梆子吗?”我迫不及待地向娘求证。

“还是梆子声,却不是手敲的了,现在的人都学聪明了,把声音录在喇叭里,来回地放,人也不那么费劲地喊了……”这是娘的回答。

当我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冲出家门,梆子声连同卖豆腐的电动摩托车早已消失在了胡同的尽头。我怅然若失地站在那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关于梆子、关于豆腐的记忆一股脑地挤满了心头。

独轮小推车、热气腾腾白白嫩嫩的豆腐以及能敲出“梆、梆、梆”之声的木头梆子,是关于故乡最清晰最亲切的记忆之一。

小时候,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黄豆。黄豆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并不允许买卖,主要是用来换油,其次就是用来换豆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老家人都将买豆腐叫做换豆腐。当“梆、梆、梆”的梆子声在街道胡同中传来,想吃豆腐的人们便盛一碗(或盆)黄豆拿一个干净碗(或盆)出门。换豆腐的商贩用秤把豆子称了,倒在他的口袋里,再根据一定的换算,称一块相应重量的豆腐给村民,一次交易便完成了。卖豆腐的人大都是前后两村的人,相互之间也不陌生,顺便拉拉家常,也是常有的事。

豆腐梆子一般用整段硬木做成,长约30厘米,在一侧的中部开长约20厘米宽约5厘米的深槽,另一侧装手柄,表面打磨光滑,配一根敲棒。梆子作为豆腐之家的必需品,可以世代相传。敲打时间长了,虽然梆子表面被敲出了凹陷,看起来破旧,但并不影响音质,况且梆子越老声音越好听。

关于豆腐的吃法,记忆中主要有3种,白菜豆腐炖粉条,以放老汤(过年之前 煮了肉的汤)炖出来的最美味;有时也用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很清爽;再就是切成小方块,用油炸成金黄色,老家叫“豆腐泡”,再用来炖菜或煮汤吃。其实,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或者说感觉最美味的并不是这些常规吃法,而是生着吃。每当母亲端回热气腾腾的一块豆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用刀切上一块放到嘴里,温温的嫩嫩的,最原始最纯正的豆香味充满了整个口腔,好吃极了。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虽然也吃过许多省份的豆腐,甚至品尝过各种不同烹调方法做出来的豆腐,不管高级饭店,还是家常饭馆,都没有记忆中故乡的生豆腐好吃。那个时候,故乡的黄豆好,做豆腐的人也厚道,况且小时候的味觉是长记性的。

梆子声声,豆腐香香,那是故乡留给我的特有味道。可惜,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去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