滈水河畔常宁宫

作者: 徐祯霞2017年08月04日来源: 西安日报原创散文

来到常宁宫,正是人间四月天,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紫藤和樱花开得正妙。说到常宁宫,不陌生,却是第一次来。

常宁宫的滈水别居是一排老式的窑洞,古朴、幽深,古木参天,绿婆娑。一条长长的步道一直向里延伸,似乎看不到头,但拐过山嘴,一排窑洞扑面而来,长长的一排,一直延伸到我的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窑洞用灰色的老砖砌就,窑洞门前的花墙也用灰色的老砖砌就,一色的古朴,一色的老旧,一色的跨越时光的凝重与沧桑。

虽是老式的窑洞,却有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各个门前有花草,有小树,一串五个连在一起红艳的灯笼,恰似傍晚时光的一抹鲜红的晚霞,瞬时擦亮暗淡的天空,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花墙外各类古木古树,郁郁葱葱,有槐树、有柏树、有松树,还有桑树和构树,高低错落,相映成趣,走在路上,不时还有片片榆钱从空中飘落,点缀着洁净的路面。

常宁宫是蒋介石的行宫,也是柳青写《创业史》的地方,而且还是唐王李世民母亲窦太后遇险的地方。深院之下,一条滈水顺流而过,雨后,河水略有浑浊,却不紧不慢,不缓不急,徐徐而行,让人感觉到时光的平静和悠远,河流两旁,是葱绿的柳树和杨树,将一条大河掩映其间,这条顺山流过的河,便是滈水河。

据说,当年窦太后来此郊游,遭遇劫匪,危急之中,忽见一洞,遂于洞中躲匪。眼见劫匪追至,万分危险之下,一巨石天外飞来,将即将尾随入洞的劫匪砸死,其他劫匪大惊,无人再敢靠前。恰逢此时,秦琼和尉迟敬德赶至,窦太后得以化险为夷。为感念皇母险中获救,李世民在此修建了“西寺神佛庙”,并赐名“常宁宫”,意为常保平安吉祥之意。

柳青,是又一个走进常宁宫的人。柳青,原名刘蕴华,陕北吴堡县人,曾为《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原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蒋介石寓此是为保万世太平,而柳青寓此,却是为了远离喧嚣,寻求一块僻静之地。作为作家兼官员双重身份的柳青,他抛下官,抛下名,抛下世俗中一切的荣耀与利益,只为自己热爱的文学,他要在此不被打扰,安静写作,写出能够表现表达当下时代的文学作品。正是因为他的不计名利、无欲无求,令他最终成了真正的赢家,他用对这个国家厚重的爱和对于人民博大的情写出了沉甸甸的《创业史》,从而名震文坛,成了陕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一代巨人,一个令人们永远瞩目的精神高地。

一条滈水河,从古流到今,从大唐朝流到现在,它流过了岁月,流走了时光,留下了一个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留下了一部沉甸甸的巨着。蒋介石的行宫壁垒重重,最终他的江山却也未能固若金汤,柳青以一个农民的形象存在,却成了陕西文学的教父。

最后,去了柳青的墓地,采上一束春日芬芳的鲜花,捧于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送上了一个文学后辈深深的敬意!

百花争妍春尚好,又见柳色青青时。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