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把梳子

作者: 占素华2018年01月29日来源: 潮州日报原创散文

前不久,我意外地收到远方朋友寄来的一把玉质梳子,镂空的花鸟雕纹,半透明的材质,纹理细密有序,且光泽温润又柔和,包装配上携有紫色锦缎的梳妆盒,实为一件精湛的手工艺术品,让我看罢便按捺不住地笃爱。

追溯历史,梳子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古代时,它就如同日常的发簪一般,是女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专用品,而且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牛角、砭石、铜等。不但形状千姿百态,风味各异,而且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头梳还有它另一番的含义。唐朝的礼俗:“赠人绢帕,以身相许。”梳子也自有异曲同工之处,是男女间传情达意,一种极为浪漫的定情信物。因而一把小小的头梳,它除了拥有保健头皮,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外,还延续着一段段亘古不变的爱的承诺,与中国的文化风情牵扯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有幸去北京旅游,在故宫博物院里,我终于瞧见了明清时期那些梳子的真颜,其大多以金银铸造,半月形的梳面,精雕细刻着古典雅致的花纹,尽管年代已然久远,表面难免留有斑驳的痕迹,但梳齿的线条依旧明朗清晰,做工亦是极为考究。它们就这样静静地陈列于展柜中的一隅,无声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

提及头梳,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素日还有一种齿距较密的梳篦,及闻名遐迩的常州梳篦业。漫步在常州市区中心,在这座到处充满着现代建筑的商业化城市,我们却尚能觅得一条紧邻运河且古朴幽雅的老街,那就是篦箕巷。或许它的风格是与如今都市化的高楼林立有些格格不入,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有着不可小觑的艺术价值。在这条不过百米,青瓦黛墙的蜿蜒弄巷里,梳篦业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也成为常州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每每闲暇之余,我总喜欢端坐于梳妆台的镜子前,手持一柄木梳,在打理头发的同时,不忘梳理着自己最近的心情。因为在我看来,匆匆的光阴,它也好比是一把无形的梳子,是其残忍地让青丝变白发,使无数崭新的今天,无奈地转变成一去不返的昨日,而我们只有调整心境,整装待发,才能积极地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