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个神器

作者: 袁炳发2017年01月14日来源: 西南商报散文随笔

文学的确是个神器,能让人焕发无穷的创造力。这是我读过王建平电子书稿之后的第一个感想。这是有依据的。王建平集中精力写作小小说也仅仅是几年的事情,集束式发表小小说更是近两年,竟然呈喷薄之势,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出书的水平。真心很为他高兴和喜悦

我们因文学曾有一段时间频繁互动,从那时起他称我为老师。我向来不喜欢秉持师道尊严,更相信缘分。千里有缘来相会,虽然说的是爱情婚姻,但同样可以推广至文学范畴之内,就像我今天读他的小小说,因此写下的这些字,其实,一个“缘”字也能道出些因果来。

王建平的小小说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他比较喜欢使用动词反映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他的小小说《敲门》。描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行为产生怀疑时,围绕探究真相,她欲言又止,不问又不甘心,王建平写到,她“嘴皮儿碰出话来”。一个“碰”字,写出了女人内心的纠结已经不受大脑控制的特征,非常鲜活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石头作证》,父子两人躲雨屋檐下,发现道路淤积雨水严重,父子都判断是排水涵洞被堵,但父亲并未有行动的意愿,这时候儿子“甩过一眼”,这个“甩”字表现“看”的幅度超大,为什么呢?儿子带着批评和质疑的意味,果然,作者接下来写父亲回避了儿子的目光,而儿子冲进了密集的雨帘。我发现富有特色的动词的使用,使王建平描写的那个细节产生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我们说“栩栩如生”,大概也包涵着这样一种情形吧。

王建平的小小说常有灵光闪现。这个灵光有时出现在选材上,有时体现在结构上。此处我主要说一说后者,就是结构故事的特色。王建平的小小说喜欢用故事套着故事的叙述方法。比如《碗殇》,一个警示故事,通过一个古董碗把一家祖孙三代一个背景下的不同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诱惑》,从一个饭局之后的打包行为,引出一个年少时存在心中的粮食故事。故事套着故事的结构形式,丰富了小小说的内涵,小小说的容量大了,故事因此显得丰盈厚重。而且在形式上也产生了起伏跌宕的姿态,看起来实在是一种不错的手法。

《当一回局长》这一篇有很好的立意,有个机巧在里面;《王五的秋天》写老年状态的无奈,看了挺令人心酸,看得出来作者有生活的观察;《牛有福的冬天》把一个细节写到比较深刻和触目惊心。语言和描写都比较出色;《让父亲微笑》立意很好,励志温馨

王建平的小小说映射出他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思考。他的小小说追古抚今,题材宽泛,视点繁复,但是尽管如此,也不太有“休闲”式的叙事。他总在小小说中镶嵌自己的人生见识、善恶判断,传递醒目的信息。比如《许二轶事》,讲的是乡间苟且之事,但是笔墨并不在三角或四角关系上,而是极力铺排描写,留下了浓重的伏笔,让读者看到,隐藏于平静生活之下的险恶,不仅存在,而且随时可能爆发,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让人不得不为四个相关人担忧,从而有足够的理由来追问乡间道德重建的迫切性。这也是他的小小说不容易落入俗套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王建平小小说的优长,也是他小小说可读性的保证。同时,我要说的是,文学从来不会给作者心安理得的机会。王建平的小小说,优点很多,可是问题也同样不会少。从这些书稿上看,语言还有粗糙的地方,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危险的疏漏。说到底,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所有小说的要素中位居第一,谁忽略它,都是一个遗患无穷的事情。还有就是如何让小小说从容起来,优雅起来。小小说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能“大展拳脚”,但并不是说可以省略和简略,这并不能够用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是一个不断实践获得经验的事情。但无论怎样,王建平小小说显现了作者的天赋、美好的文学追求和脚踏实地的足迹,基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越写越好。

是的,我非常确定。所以,希望读者和我一起,从现在开始关注他吧。因为王建平不会让你失望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