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采薇

作者: 郭胜2016年06月08日生活散文

饥饿有个很雅的书面词语,叫作“饥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此虽雅,却充满惨烈的记忆。为了吃饱肚子,人们奔波、争抢,甚至战争,几千年来莫不如是。中国古代对于饥饿有很多的文字记忆,其中最早最有名的是《诗经·采薇》,很多人喜欢最后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霏霏……”其中有着风花雪月的场面,故而为文人喜欢。而我更喜欢其中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因为这里面有我的生活印记。

采薇的意思是采摘豌豆苗。小时喜欢吃豌豆,当时村里和邻村都会种植豌豆。妇女们喜欢在豌豆没有成熟时偷采豌豆苗,孩子们则在豌豆还没有长熟长老时采摘豌豆吃。每次,我们悄悄潜伏到豌豆地附近,然后一个人放哨,另外几个伙伴匍匐前进到豌豆地里偷摘豌豆,给自己兜里塞满豌豆,再钻到一个偏僻处几个人剥皮吃。那时没有零食吃,经常饿着,孩子们就去抓知了吃,掏鸟窝的鸟蛋,有时候吮吸一些有甜味的草根、花茎。我们就是在吃的过程中知道许多花草的名称和习性。上小学,学习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我就想到了豌豆,不知曹植小时候在沛县乡下是否偷过夏侯家的豌豆,想着想着就笑了,被老师臭骂一顿。

春天回家母亲蒸了槐花麦饭,甚觉香浓。母亲絮叨过去生活,都是为嘴忙活,经常做着这顿,愁着下顿。过去,母亲是家庭衣食的筹集者。经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去采摘野菜,采摘槐花、榆钱。没有野菜时,只好和村里的妇女一起偷采生产队的菜花、红薯叶、苜蓿。母亲说,“三年困难时期”,想偷也没得偷,皮都吃光了,饿死的人很多。邻居的冯大伯当过生产队的管理员,过去生产队组织人员晚上要看管庄稼,不为看管野兽,为了防止妇女偷采。他们有时候看到偷采的人,不去追,就咳嗽一声,惊得人跑了,大家都知道这些母亲是为了喂饱一家人,迫不得已才来偷菜。

每次母亲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很多古人采摘野菜的故事。一是孔子最推崇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但最后贫病饿死。另两个就是伯夷和叔齐兄弟,因不满周武王不仁,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于首阳山,后终饿死。文天祥在《南安军》中写道: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母亲没有这些古代先贤的伟大,无法担虚名做圣人而让自己的孩子挨饿;我也不想为母亲的行为正名,我只是希望老百姓永远不用为填饱肚子而去采摘野菜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