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处

作者: 胡杨2016年09月13日原创散文

本来是要去一个偏远的石窟考察,一路上走着,穿戈壁,越沙漠,快要接近这一座石窟的时候,拐了一个大弯,这个大弯快要拐过去的时候,出来了一大片的溪水,有了溪水,就有了农田和木,还有一院土坯房。

我突发奇想,不走了,就停在这儿,在这片土坯房里住下了。朋友们说,都快到石窟了,先到石窟看看,再住在这里,也不迟。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隐约觉得,这里可能有石窟的秘密所在。

土坯房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打扫了房子,还张罗着给我们做饭。穷乡僻壤,民风却淳朴厚道。这一户人家有一个老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老人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了,坟就在距离院子不远的山坡上,出了院门就能看到。五口人生活在这水草丰茂的地方,有几辈人了,从山坡上堆起的坟头就可以看出。

这一院土坯房虽然破旧,但古意盎然,院门的厚木板,门额上的砖雕,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的讲究,走进院落,厢房、上房的门窗也是老款式,屋里摆放的家具旧而不破,擦得干干净净,能照出人影。看到这一切,我就坚信了自己的感觉,这一户人家,他们与一座石窟比邻而居,一定有故事。

西北人家普通的饭食,揪面片子,一点葱花,一点肉星,再炒两盘蔬菜,少不了辣椒和小白菜,一大海碗面片子下肚,头上汗水淋淋。我看老人意犹未尽,就从车上取下一箱酒,把饼干和巧克力之类的送给孩子们,不想孩子们却一点儿也不眼馋,要不是老人家发话,两个孩子谁也不要我们的东西,这让我们多少有些汗颜,农村的孩子,如此有教养,尤其在这偏远的地方。

老人家不胜酒力,只喝了几杯酒便面红耳赤,喝了酒,话也就多了。他的祖先是内地人,是吃军粮的,大概是在民国时期,到处都打仗,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祖先就想着找个地方好好过日子,这不,一个偶尔的机会,陪同一位大官到石窟进香,祖先就看上这块地方了。

老人说祖先有遗训,子子孙孙不能离开这个地方,他们就住下了,一直过着安稳的日子,没有大福,也没有大难。老人说,没有大难,就最好了。

老人的儿子在城里打工,本想要在城里买房子,可老人家坚决不同意,老人家放了话,等他死了,儿子干啥都行。眼看着这几年房价噌噌噌噌地涨,儿子埋怨,老人也心疼,毕竟在城里买了房子,孩子上学方便。

老人说着,颤抖着从一个木头柜子里取出了一幅画,那是一幅端庄、干净的菩萨画像,我一看,惊呆了,那是张大千先生的题款和印章。老人说,当时他的祖先就是护送张大千在石窟画画的,多少年了,这幅画他没让人看过,我们是第一拨看到这幅画的人,多么幸运啊。

我说,这东西好好留着,这比城里的房子更金贵。老人家点点头,讲着石窟的往事,很多知名的专家都在他们家的热炕上睡过觉,都吃过他们家的揪面片子。

听着老人家的讲述,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年代,那些开凿石窟的人,那些保护石窟的人,那些进香还愿的人……他们从这里拐个弯,直奔石窟,回来的时候,看见这一院土坯房子,看见这斜斜升起的炊烟,精神和物质交织在一起,心满意足地笑了。

这一户人家,春种秋收,一年年把日子打磨成那精美的壁画和塑像,物质上自足,精神上饱满,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幸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