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

作者: 陈晓芳2016年09月19日情感散文

到学校查看邮件,没找到自己的,看着一大堆邮件上“邮资已付”的统一印戳,突然很想念那一枚枚精致小巧的邮票。

对邮票的最初记忆,是在来往的信件上。邮票的四周被切割成细细密密的齿印状,贴在信封右上角或背面,我每次都会为上面盖着的那个邮戳而心生遗憾,多好的画面,就被这个印章给破坏了。在爸爸寄来的信封上见得最多的,是那张橘黄色底色中气势恢宏又神秘的布达拉宫图片,右上方醒目地写着“8分”。我9岁、弟弟1岁时,爸爸去了青海,30年前的农村没有电话电报,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信件。因此,与爸爸的所有联系,都依托在这一封封在千里间传递的书信中。妈妈每次捧着爸爸的来信读了又读,有时面露担忧,有时暗自流泪,有时开心满怀,而我总是不懂事地只关心信封上是不是有不同的邮票图案。

也许是怕妈妈没空去镇上买邮票吧,爸爸在信中寄回了满满两版清一色布达拉宫图案的邮票。那时,妈妈总是像宝贝一样将邮票与爸爸的每一封来信锁进抽屉。妈妈也让我学着写信,而不懂事的我却只看中那些漂亮的花纸,总是翻箱倒柜找出来悄悄撕下一张带到学校去“显宝”,但乡下孩子又有几个能懂那是邮票?他们只是略略知道那也是钱,小小一张能买四根糖棍或者四包梅片呢!每次被妈妈发现我乱翻邮票,她也不骂我,只是让我爱惜……

我从来没敢偷看过爸妈的书信,小时候是不懂得信中的情而不去看,长大一点是担心看到爸妈亲昵的话语而害羞,而现在,那些书信还在那张老桌子的抽屉中锁着,不敢看却是因为对那些信件的敬畏,那是我成长经历,那是爸妈相濡以沫的生活,那是生活的艰辛所留下的厚重记忆,如果贸贸然打开,谁又能读全这份情这份爱?

正式使用邮票,是我读了大学以后同学父母写信。一方邮票贴在蓝白红相间的航空信封上,塞进学习生活的感想,塞进青春年华的憧憬,与亲人、与朋友分享,是当时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也是抒发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工作以后,为了梦想,也尝试着将一些小文章往外寄,期待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期待着在报刊杂志的某个角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管寄回的是杂志还是退稿,那方小小的邮票总能让你感受到编辑的温暖与鼓励,总能给你继续尝试的动力与信心。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邮票已不再是通讯中必不可少的媒介,而今的它,除了偶尔出现在信封上,大部分时候就是一件艺术品、收藏品。而积存于邮票中的,是我们对邮票后面故事的回忆,是我们对成长经历的缅怀,是我们内心保存的幸福与感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