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驿站

作者: 张维民2016年09月30日精美散文

年是岁月的驿站,一路跋涉时总有风光,一路摇响生命的驼铃,经过每一驿站,总有太多凝眸回望;年是四季轮回节点中的关卡,不管再坎坷、再艰难、再感叹,总有迈过去的门槛;年是报春的使者,花开花谢,总会回到原点。跨年,阳光更加新鲜温暖

多少的驿站,已经过去,仿佛就在昨天。萧瑟的秋风,冷酷的冬,挡不住年的温馨。那飘过的年景、年味,总在岁月的驿站,弥漫开新的温馨、新的期待。年跨过了太多的关卡,那困顿的日子,那苦涩的歌谣,总有经典的音符,在又一个年的跨点,勾起乡土年文化的眷恋。年过一年,岁复一岁,时光不知不觉,年的情感总在增生。乡情、亲情、人情,在年的跨越中,如老酒暖烈醇绵。老屋宛如年的古老驿站,低矮的老屋,总有春燕飞进飞出。冬雪中,老屋如洁白的生日蛋糕,屋外惟余莽莽,几只麻雀、家鸡叽喳嬉戏,仿佛在寻找年的音讯、春的暖意。屋檐、柴垛、老上,挂着长长的冰棱,在阳光下闪烁。冰封的泥土里,马兰头、荠菜花等野菜、小草,已是睡眼惺忪,等待着舒展身姿。踏着年的节奏,春萌动温暖的信息。

年的驿站中,最温暖的是乡土味、乡土情。过年时,母亲用布票买一段布料,托土裁缝做一件新衣服,或者亲手打一件毛线衣,也许是跨年的温暖的礼物。父亲提前张罗开来,蒸上几笼甜糯的年糕,一大缸米酒。整个乡村,炊烟袅袅,热气升腾开来。年糕成了跨年必备品,期盼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二十五,磨豆腐”,按照老传统,家家户户都要用黄豆磨成豆腐,邻村的豆腐坊,吱吱呀呀,热气蒸腾,盐卤点的豆腐特别香嫩,将豆腐切成小方块,用农家菜油煎熬成金黄的油结,嵌入菜肉馅,就成了跨年美味菜肴。鱼是生产队干河后分到的,象征年年有余。肉是父亲连夜到小集镇购的,那时,就是猪头肉也要凭券排队供给。“老八样”中,总有年的暖意喷香。

跨过了古老而又清贫的驿站,年味更暖和了。改革开放后,农家有了分红,点亮红红的爆竹,如春雷的召唤,给乡村新的希望、新的暖景。跨过年节,迎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汤圆,举起火把,冲向田野,仿佛亮起一柄柄火炬,仿佛火龙在田边舞动,乡野遍处点燃光亮。这民俗叫“照田财”、“旺头角”,盼望年景、收成更好。多年后,这种民俗不存在了,田野升腾起暖春的生机,长出一年赛过一年的好日子。

春风荡漾着新的驿站,许多年俗保留了下来,也有的淡出了年的舞台,年的长河更加多彩。传统年味越来越淡,温暖却总在提升。年文化如年夜饭,变得丰富多彩,“春晚”让除夕平添了守岁的笑声、暖情。平时,忙于工作,邻里、亲属来往机会变少了。乡下人进了城镇,远离了故土乡音。年再次把疏远的乡情、亲情拉近了。唱一曲“常回家看看”,拎起滋补佳品,扑向温馨的故土,那是一份怎样的心情呀?乡土变了,路也宽了,父母也老了。饭店里,年夜饭少了“八样味”,佳肴美餐,多了丰满内涵。米酒不再上桌,“琼浆玉液”,举杯祝愿,唠嗑家常,“工资涨了吗?”“身体可好吗?”“工作顺心吗?”闲谈一年的收获,说说谁家子女更出息,亲情真如米酒醇厚。红红火火过大年,祝福与春联增添了新意境。龙年到来时,一家子分配到新的安置房,拿着光灿灿的新钥匙,年的话题多了新的品味。日子更滋润了,升腾起新的暖意。

年跨过一载又一载,迎来一个又一个留恋、温暖的新驿站。花开花红,年回到新原点。大地更有气象,温暖在春风中荡漾开来,迎春花抽枝吐芽,迎接新的四季。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