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

作者: 孙勇2018年01月16日来源: 潮州日报原创散文

在潮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喝茶,大家经常是“食茶配话”。晚辈与长辈之间的交流,通常也是以一杯茶为媒介的,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茶话”。

在“茶话”中,长辈们谈的大多是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大原则:工作要认真对待,要积极勤快,要学会谦虚谨慎,要在摸索中前进,要善于总结、提高,对名利别太计较……生活要适度,别老是在物质追求和享受上讲高标准,而对自己的要求就讲低标准;要与人为善,别当“刺猬”,要乐于助人,要孝顺父母,要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些话听起来既不会让人感觉激情澎湃,也不会让你感受到咄咄逼人,它们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平和、舒缓、安详之感,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这一点,与茶包容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倒是很契合;也许,这就是谈话被称为“茶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记得,刚刚踏入社会那阵子,满怀豪 情与梦想,心比天高,凡事想当然。听着长辈们的“茶话”,觉得特别没劲,“讲的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没意思也没新意,根本就听不进去!在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渐渐地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慨,这个时候再来听“茶话”,也就有了一些转变,开始能够慢慢地平静下来,并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品味出其深沉的内涵。一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心智在慢慢地成熟,我们对“茶话”的态度也在改变,开始能够正视生活的平实、具体和琐碎,冷静地对待长辈的教诲,并从“茶话”中汲取养分。其实,生活中的道理大多是平实朴素的,普普通通却对人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就像潮州人每天都离不开的凤凰茶。普通的家常饭菜总是最养人的,大众化的茶水也总是最亲民的,它们最熟悉我们的味蕾,也最能长久地抚慰我们的胃,进而温暖我们的心!

茶性有浓有淡,茶香有重有轻,茶水有温有凉,就像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与喜好,大家是和而不同;茶不讲究统一,不强求一致,它是开放与包容的,我们与长辈们进行的“茶话”,也大抵如此。长辈有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办事方法、说话语气、语言风格……有一些话我们听起来可能觉得难以接受,其实那不一定就是错的,可能是它们不对你的“脾胃”,也可能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存在“代沟”而已。我们大可不必为此生气,更不必小题大做去争论,去辩解,去较真,搞得双方不欢而散就不好了;我们不妨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做出取舍,取我所需,其它的就当作参考吧。毕竟,长辈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们好,只是双方在理解与沟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多注意方式方法,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将温和、平实的“茶话”,变成唇枪舌剑的辩论场,那就与进行“茶话”的初衷相背离了!

茶过数巡,茶味变淡,茶色变浅;正如话多则味寡,语多则情淡一般,此时,就到了该告辞的时候了。一般来说,“茶话”不宜进行得太久,具体情况要视双方交流的兴致、长辈们有无空闲时间、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如何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作为晚辈,我们不宜打扰长辈太久,以致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为,那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会被人批评“没眼色”,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情商不够”“不灵透”!所以,“尊重他人,注意分寸;和而不同,适时告辞”是“茶话”可以借鉴的行为准则,毕竟,没有人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给彼此的交往留下一点空间与悬念,给“茶话”留下一点回味的余地,不是更好吗?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每隔一段日子,就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年长的同事或长辈们进行一场“茶话”。这不但可以加深双方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作为晚辈,我们还能够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一些处理事情的技巧,减少走弯路的可能。可以说,“茶话”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也是联系老少之间感情的桥梁,它比一本正经的谈话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有效果;如果运用得当,“茶话”有可能成为年轻人进步的一个助推器!

“茶话”,以茶为媒介,以沟通为核心,以关爱为主线,它传递着和谐,洋溢着温情,你我不妨一试!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