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诗情还是矫情

作者: 李英群2018年01月27日来源: 潮州日报原创散文

近些年来,我每年都会外出行行,或外国,或外省。更多是在本市周边走走看看,作一日游。游伴中总有画家影友,也许属于文化人,就有一个弱点:喜欢怀旧。自己觉得去寻找生活中的诗意。然而,什么是诗意,老实说,人与人之间,看法差别很大。

去山村,悦着那里的老屋、草寮,看江河,中意于木桨孤舟。摄影者爱烟雨而不爱艳阳,作画的欣赏帆船不爱汽艇。我们回避热闹、回避新厝层楼,回避横空电线,回避水泥公路,恋旧怀旧,崎岖曲折的小小山路,卵石篱笆、独木小桥成了我们心中的诗意。我们不会拍摄山村里新屋落成时放鞭炮的热闹,不会画通进山村的新水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终于,有一个村子的农民兄弟提出抗议了,说新农村的美景你们看不到,专挑村里的落后面,这,他们不欢迎。

我们急忙解释,用了不少艺术创作的专业名词,说尽好话,包括致歉。

但,于我而言,我并没意识到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距离,直到大前年寒假的一天……

那一天,在英国留学的外孙来潮州看望外公外婆。他出生在潮州,上幼儿园后就到广州跟随父母,但对潮州一直有感情。5岁那年我曾问他为何这么喜欢潮州,他说因为这里有位外婆!这回答让我们感动到现在,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市,这话出自一位5岁小孩之口,每每想起,心中重重温软。他去广州读书,然后到英国留学,假期来潮州,我们陪他出游。我说韩江上游有个古镇,那临江而建的半洋式骑楼,看去大有沈从文故乡那座凤凰城的味道。于是,我们满怀兴致出发了。

到那里一看,江边的老式骑楼不见了,出现的是一列新楼,我们现在在全国城市都见惯了的那种呆板的楼宇。失望失落填满我的胸,怎么搞的,不是说修旧如旧么?怎么突然变成千篇一律,既无艺术感,更缺乏特色的这种积木式石屎森林!心中不快,用词也粗鄙。我那时,一直在喋喋不休。

我说到江对岸回望吧,也许还略有点湘西凤凰城的感觉。但在对岸的沙滩上,我总也按不下相机的快门,还是喋喋不休。

外孙一直没开口,此刻,他用极平静的口气说:“人家也要生活。”

“人家也要生活!”这话一出,他妈没开口,他外婆没开口,我却突然哑口。

我能怎么开口?这简单几个字,份量如此之重:那是人家生活的家园,不是为你这个闲游者寻找所谓诗情画意的景点。一两百年前建的老骑楼,几乎都是危房了,而室内的生活设施,别说没卫生间,连放电视机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你希望外观保留,有关部门专家估量了:不值!那又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像柬埔寨的吴哥窟,那只是普通民居!

“人家也要生活!”真是石破天惊。

我在回程车上,一直回忆这近些年与画界影界朋友们共同到乡下寻找诗意的日子,我们都在一厢情愿,我们与村子、房子的拥有者,感情大不一样。想着想着,时值冬天,脊背却在冒汗。

宜居宜业宜游,曾是某城某镇的广告词,或者是管理者的奋斗目标。但对于所在地居民来说,最最重要的是宜居。宜居,是环境,山青水秀、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服务设施完善,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各方面。至于宜业,当在其次。在住地找不到你合适的职位,在周边可找到并且上下班一日或一周可来回就可接受。至于宜游,那是对于游客而言,原住民不见得希望自己城镇是个旅游热门景区。如果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惠及每位原住民,他们的调侃是:游客带走我们的新鲜空气,留下二氧化碳,夺走我们的宁静……

这两三年来,我多次向朋友介绍“人家也要生活”这话给予我的震撼,我真的不断在反思:我们昔先追求的,到底是诗意还是矫情?!山村里那些年轻人,都远出去打工,挣了钱回老家建了新居,那新居落成时的张张笑脸,为何我们视而不见,毫无兴趣?难道这里面没有诗意,只有石径、孤舟、木屋、草寮才有诗意?

这其实是一种矫情,不关心别人痛痒,自家孤芳自赏的病态心理。如果无法做到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打成一致,我们也许永远不能获知新时代的诗情画意,沉浸在几首古诗中那点避世的伤感之中。

有位年近八旬的山区老太,到广州带孙女,见孙女用蜡笔作画,也就学着画,这一画可就不得了,惊动画界,大家称她为“凡高奶奶”,她的笔下,苹果园的苹果,果实累累;山村新屋、窗明几净、村前池塘、鹅鸭成群,总之,她的笔下山村,一派欣欣向荣。她的成功让我明白,她是生活的主人,而我们是生活的旁观者,我们之间审美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其实很简单!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