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晚” 情结

作者: 林兴亮2016年05月02日情感散文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33个除夕之夜了,猴年的春晚在企盼中又将拉开大幕。

说起来还挺好笑的,想当年,我虽然工资收入很低,却喜欢赶时髦。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有电视机的人家非常少,为了“摆阔”,我居然节衣缩食,东借西凑,凑足了329元,买回了一台14英寸的全频道黑白电视机。当时,在我们这种小县城的商店,压根儿就见不着电视机,但我还是花了4.97元,买了一瓶“补酒”,托关系从上海买到了这台“家用高档电器”。恰巧,央视春晚也在这一年的除夕之夜诞生了。风风雨雨33年,我搬了5次家,换了6台电视机,兴趣爱好也变了好几回,但唯独春晚年年看,年年不变。不管你承不承认,春晚已成为了中国人欢庆新年的新民俗,成为除夕守岁的一道文化风景

但是,近年来,春晚却屡遭指责,甚至有人撰文呼吁,封杀春晚。我拜读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总觉得许多批评言过其实了。春晚受冤了!依我所见,这就像80年代初,我拥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便兴奋不已,而如今,看着客厅里电视墙上挂着的那台32寸液晶彩电,还觉得太小、太没气魄是一样的道理,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眼光高了,胃口大了,要求也就高了。

说实话,处在一个娱乐多元的时代,靠一台节目让举国兴奋、津津乐道的日子不会再有了。事实上也是没有任何一个节目是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这也叫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吧,像我就不太喜欢身子扭来扭去、像背书似的通俗唱法,但自然有年轻人喜欢呀。

所以,作为观众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要把心态放平和些,设身处地想想编导们的难处,平心静气地想想千家万户团聚时演职员们付出的辛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

至于主办者嘛,年年兴师动众去搞什么收视率、满意率的调查,我看也大为不必。反正约定俗成的春晚,国人不能不看,看后又觉得不尽人意,这就是近来不断重复的现实。你去调查有多少人收看,有多少人满意,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意义的。

可以说,不管今后春晚怎么办,她都始终会面临着众口难调而又必须尽可能适宜众人的两难境地的。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春晚的编导们,能不断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力争把春晚办得更好些、更丰富多彩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