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过的“家”

作者: 罗从政2016年10月22日情感散文

西安城是位经历过沧桑的老人,这是我没有到西安之前,历史课本告诉我的。从那时起,我为自己的省城,承载着华夏文明最厚重的历史片段,自豪不已。

终于走进了西安,走进了我心中的圣地。那是我考上大学那年,包里装着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因为有过复读,早一年走进象牙塔,在西安上大学的高中朋友,早已对西安的角角落落,熟记于心。我问前来接我的同学,西安好吗?他们没有给我直白的答案,只说,你在这玩几天,就知道好不好了。我听得一头雾水。

那天,在同学的陪伴下,我们去了大雁塔、钟楼、曲江公园、古城墙、长安区的很多大学校园,还有很多条有名字或无名字的街道。坐在从西安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我开始盘点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或者说是用先前的书本知识或想象,与眼前的观感相互比照。好久好久,我得不出结论。西安古老而高耸的大雁塔、挺立而坚固的老城墙、让人心动而镇定沉默的大钟,就连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子,还有很多富有文化韵味的街道,他们似乎在昭示着一段远去的文明,又似在映衬着历史课本上的诉说。然而,我同时还看到,那些繁华的商业街,那些熙攘的人群,还有张扬着青春气息的大学校园,它们似乎向我展现着另一个西安,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大都市。

当我还没有对西安这座城,得出一个准确的论断时,我又一次来到了西安。那是从东北返乡,回陕南的家过年第一次的往返让我明白,西安成了我大学四年,乃至更长时间,怎么也绕不过的一座城。因为车程,家和学校间的穿梭,必须要在某个中转城市换车,西安的“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成了首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已经在大学受了半年熏陶的我,再次走进西安,感觉一切都变了!在古老的城墙下,我似乎闻到了历史的气息;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院,似乎听到了争夺龙椅时互相厮杀的声音;陶醉在大雁塔美妙的音乐喷泉下,我似乎回到了盛唐的芙蓉园;走进琳琅满目的赛格电脑城,我似乎走进了北京中关村……

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来西安,尽管与第一次到西安感觉完全不同,但我还是对西安没有一个准确而完整的印象,也无法得出一个富有个人情感的总结。离开了西安,我的心中又想着西安,想着口感醇厚的肉夹馍,想着具有浑厚味道的西安建筑,想着有过生命交集的兄弟好友;西安,就这样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当秦岭南侧,早春的暖风吹来,我背着包又一次北上了,第一站是西安。

当北国的盛夏,凉爽得如同南国的金秋时节,我又坐上了返家的列车,下一站仍然是西安。

当东北学校的呼唤,让我不得不告别父老乡亲,离开家乡返校时,第一站还是西安。

当北方的严寒,冻得我瑟瑟发抖时,我匆忙钻进火车归来,下一站更是西安。

绕不过的西安,越不过的省城,成了我旅途的必经之地,西安的风景成了我征程上的一个片段。

如此反复地在西安中转停留,渐渐地,我似乎懂得了西安的丁点。这时,我也喜欢上了在钟楼下静静地仰望和倾听,也时常游弋并沉醉在大雁塔广场,享受那音乐喷泉带来的快乐,每次也不忘登上高高的城墙迎风漫步,举目欣赏城墙内外的变迁和风光,那城墙根下的秦腔吼唱声亦随风来,让人感到了秦人的豪爽与侠气。同时,我也开始喜欢西安的物件了,比如,我会给远在东北学校里的好友,带件西安特有的仿古玩三角铜酒杯、手写折扇,或者兵马俑泥人等等,它们都附上我的祝福,走向了远方。至今,我的书桌上,还放着一个在西安某条街上买的那个黑乎乎的埙,有友人多次索要,我却怎么也舍不得割爱。我说,哪怕下次再给你带,我自己必须留一个西安带过来的“印记”。当然,我不会吹埙,只因为是来自我的省城西安,使它变得珍贵起来,始终占据着我书桌重要的位置。

是的,留着一个埙,就是在我心中放着一座城。

今天,西安没有我的家,它只是我回家、返校的旅途中绕不过的一个中转站。然而,我却偏偏喜欢在这里下车停留,它已成为我生命旅途中一个温暖而又有味道的“家”。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