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小二的店”

作者: 张晓原2017年09月12日来源: 甘肃日报社原创散文

曾经不能免俗地染上旅游购物的瘾,不管去哪里,一定要买些当地土特产,再挑选特色工艺品作为不虚此行的纪念。不过,有一年从南方某地回来,我这个瘾基本就戒掉了。在古镇看到一溜排开的银匠在各自的小摊跟前小锤子敲得叮当响,我兴奋地买了好几副“银耳环”,后来知道都是易拉罐材料做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敲打的也许永远是手下那副,人家不过是在玩行为艺术,欣赏即可。想想能变废为宝其实也是手艺活。在一座古城,跟着笑靥如花的当地导游去古城民族工艺品商店,我被现场氛围感染得头脑一热,孝心顿起,给亲婆母一人买了一副银手镯,在正规商店论克称重的呀,可不是小店的假冒伪劣商品。结果喜滋滋地回老家掏给我妈,老人家好歹也是戴过银嫁妆首饰的,手里一掂就说:“纯银没这么硬,也没这么重啊。”真假勿论,权当我千里路上一番心意了,比起我同伴几千元买的翡翠玉镯损失真不算大。据说出国旅游买回来的异国工艺品都是义乌制作的了,哪里还能买到正宗的当地纪念品呢?此后出门我基本奉行“只看、不买”。

在拉萨八角街转过几圈,虽然这里是拉萨最古老的商业街,门窗艳丽的花色看起来却像刚刚涂染过,门口张挂的工艺品也少有拙朴的味道,新鲜得如同刚刚从生产线下来,但很多标价一看就知道那是要卖给外宾的。几天转下来,我就买了街边小姑娘亲手编织的五彩结,打算作为吉祥物送给亲朋好友。即使两次路过著名的玛吉阿米藏餐厅,我也只是默默伫立路边,看看那曾经照耀过仓央嘉措的月光,沐浴这神秘藏地的清辉,不曾想要带走哪怕一片云彩。翻看宾馆旅游小册子,提到一个特色小店,我突然来了兴趣。名字实在是太家常了——“小二的店”,听起来很亲切,大俗也许就是大雅,得去看看这个据说在拉萨开了十年的小店。

小店不在热闹的八角街,地图标示在“香巴拉宾馆”附近。找过去,店面看起来很普通,不过店里的陈设别有洞天。店里只有一个人坐在店中间茶几旁低头看书,见我进去,站起来退后一步,微微带笑立在收银台前。我先和她打了照面,这个一袭浅咖色麻布宽松长袍,戴着细黑框眼镜的女店主看起来还真斯文。五官不算漂亮,但说不出哪里透着一些让人舒服的味道,应该是个有故事的女人。我看看墙上挂满的工艺品,再瞅瞅柜台陈列的首饰,感觉像大象闯进瓷器店,拿不准要选哪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要眼花缭乱的,我冲她说:“你觉得我选哪个合适?有没有要推荐的呢?”她竟然没有要走过来给我推荐的意思,依然站得远远的,轻轻一笑,随我自己东瞅西看。我于是大大咧咧抓了一条纯蓝色的石头项链、一条纯银的花朵项链、一条镶绿松石和红玛瑙的项链,坐下来慢慢试戴。茶几上刚刚合上的书名叫《追随她的旅程》,作者路内。

按说应该是店主和顾客套近乎啊,我这个找上门来的唯一顾客主动套近乎,她也没凑过来要热络地推荐她的东西,只是听着我说她正读的这个作家时笑意更深而已。我老公完成街拍,跟进来替我咨询那个蓝色的石头是什么材质,她解释道叫青金石,顺手推过来茶几上的一个精致小碗,里边泡在水里的就是青金石母料,来自尼泊尔。一条项链400元至500元,价格说不上高低,她笑着摇头表示完全没有讲价的空间,不过从她脸上泰然的表情看得出来东西是货真价实的。茶几玻璃下面有我喜欢的银手链,但让我失望的还是她的轻轻摇头:“这些不卖的。”真拿这个店主没办法啊。

我老公和她闲聊起来,我打量了店内,有一幅很大的佛像浮雕装饰,透着庄严和雅致。店内小东西布置得很用心,茶几、屋角四周用小水瓶插着野花,店里也摆放着手工明信片。我老公决定三条都买下,我觉得有点夸张,干嘛都买呢?纯银项链我不缺,那个镶一点绿松石的还没想好什么时候戴,就先买一条青金石的吧,这纯纯的蓝配西藏的蓝天最合适。

天色已晚,我们含笑点头以作道别,一路月白风轻。这个小店让我有些意犹未尽,应该还会再去吧,也许只是看看,什么都不买,坐下来听听店主的拉萨故事;或者,那另外两条项链也可以再考虑?老公安慰我在西藏还有时间,肯定还会路过。可是直到离开,竟然再也没有时间去光顾。也不知道那个女店主又进了些什么宝贝?不知道她换上了什么花来装饰她的小天地?她又在读一本什么书?

在某些时候,我们总以为还会再去的地方,其实转身的时候就知道可能没有机会了。让我遗憾的是我在茶几上拍下的照片竟然是模糊的,《追随她的旅程》的书名看起来影影绰绰。我知道总有一天,那些遇到过的人和地方也都会变成影影绰绰的记忆,能让我时而回味的,也就如同那个有点书香气的小店和那个书卷气的身影留下的一些气息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