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手记

作者: 李紫微2017年12月26日来源: 保定日报社原创散文

母亲作为单位扶贫工作队队长下乡扶贫已4个月有余了。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时值她的同事因故请假,我便作为助手,同她一起前往易县牛岗乡某村参与扶贫工作。

村子地处牙山山阴,从乡政府到该村公路越来越窄,大多地方都只堪单向行车,又因为地处半山腰,公路上下起伏,曲折盘旋。部分路段以土路衔接公路,在下雨后低洼积水,泥泞难行。由于该村依山形而建,分为上台、北台、下台等多个村落集聚地,即使是同村人间往来尚且不易。

快要进村子了,母亲让我看路两旁,那里栽着新的苹果。母亲告诉我,那些是为使村子脱贫的产业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有的改变,需要稳妥而长久。

第一天上午,正好赶上工作队由原来村民房东家搬家到新建的村委会。新家从家徒四壁到初具气象,一切只有靠我们几人的双手一趟趟来回搬运。新的大队部在村子北台的小学后边。说是小学,其实只是一个院子里的两间平房,学生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共十几人,也只有一位老师教课。大队部的用电是学校引出的简易电线,用水则是直接到学校院子里的自来水管接水。办公的屋子因为酷日照射加之空气流通不畅,让人汗流浃背,气闷难受。

我们需要先将全村63户贫困户所需要的合作医疗证、养老保险证、低保五保证、综合补贴证等证件全部复印,再和扶贫政策宣传册一起对号入座分装入署名的袋子,最后根据不同的居住地分门别类。巨大的工作量,对于本村的三人工作组来说,着实辛苦。我结合在学院党支部的工作经验,利用数字序号对应名单分类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在闷热的办公室内忙得头昏眼花。

9点吃过晚饭,陪着母亲到村里唯一的小超市拿保存在那里冰柜的中药。抬头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群山的轮廓影影绰绰,草丛中传来的虫鸣声衬托出山村夜色的静谧。远处,整个村子就只有一个大概二三十平米的小广场最为热闹,在稀疏的灯光下,三五村民们在那里打牌、聊天,并使用新增的健身器材。但是,终究这样一块有夜生活气息的区域实在太小了,它的活力难以改变周边漫无边际的冷清。似乎对这样一个偏安一隅了多少世代的村子来说,这些改变还有些生涩。

山中无岁月,不知不觉便到了晚上10点多。简单用学校水龙头洗漱一下,回屋睡觉。迷迷糊糊到了清晨6点多,起床洗漱后,去外边摘一些菜。黄瓜、西红柿、小葱、丝瓜、豆角……热情朴实的村民们允许我们随意采摘,这一天的早晨我们就摘了一把村民的小葱,再去村子中的小卖部买些主食,早饭也就大致有着落了。

接下来,我们在上台先后走访了十几家贫困户,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家,家中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去了。另外,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着一些小鸡,这是扶贫工作组在之前曾为每家按人头分发过打了疫苗的小鸡。最贫穷的一家,院子里堆着砍来的柴,房子仍然是毛坯房,窗户没有玻璃,是用报纸糊的。走进屋子里,墙上歪歪斜斜贴满了陈旧的报纸,烧火做饭用的还是过去的灶台。一言以蔽之,直观而真实的贫穷。当然,其他那些看上去整洁舒适些的贫困户并不是日子过得多好,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要求生活体面的心气吧,实际上他们看不见的压力也很大。

短短三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山中贫困村民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也在点滴间感受着村民们生活的变化。我心里默默地想,村干部们和扶贫工作组成员的汗水不会白流。小鸡会长成雄鸡,苹果树终究会结出累累果实。一切会好起来的!

巍巍太行山就横亘在这里,汤汤易水河在这片广袤的土地激荡。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我们,一起见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