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

作者: 游水方2016年02月24日亲情散文

大年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噼噼啪啪”响过之后,母亲便把熟睡的我催醒,让我赤脚踏一踏地板,我看到母亲也赤脚踏在地板上。这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称为接地气。

那时,我们还很穷,住的房子是泥砖茅草房,地板是用粘土拍打结实的。当然,赤脚踏在地板上就是踏在泥土上,脚是会弄脏的,母亲让我踏上去,我总是心有不甘。我问母亲,为何要踏上去?母亲说,因为你是农民的儿子新年接了地气,一年都会有好运。当然,我对母亲的说法很是不解,但也无法拒绝

后来,父亲教我读《成语考》,开篇就是,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我想,母亲说得对,土地是气凝而成,是有地气的。

我渐大了,要帮父母干农活了。我踏进水田里,地里确是冒出水泡来,有时水泡从跟前冒出,有时水泡从别处冒起,有时竟冒出一串来,这不是土地呼出的气吗?

于是,大年之夜,不用母亲提醒,我也把赤脚踏在地板上。

读书时,读过一则故事,说的是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只要一接触大地,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他的敌手赫拉克斯看出这一点,在一次角斗中趁着他双脚离地的一刹那把他举起,在空中将他扼死。我想,他的巨大力量就来自于地气。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力量也来自于地气。

这力量来自我吸纳了地气漫溢的芳香。我生于这片土地上,我吸着这片土地的气息一天天长大,力量一天天增强。这种气息,我感到很亲切,就像孩子对母亲的气息一样。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雾气还没有消散,庄稼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轻轻地吹,那气息格外清新,沁人心肺,让人神清气爽。烈日下,远看着田野上升腾的水汽在颤动,南风从水塘那面吹来,伴着水草和庄稼的清香,让人有如喝了香茗一般,顿时心旷神怡。久旱逢甘雨,那清润的雨水注进泥土里,仿佛滋滋作响,地里便汩汩地冒出薯香的滋味,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深知这不是下雨,而是在下谷下米。犁地时,那泥土在犁尖上翻转过来,沉积在泥土中混杂湿润的气味尽情释放,灌进鼻孔让人神清目明,心中不禁涌起新的希望,预示着新的一造种植又开始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土地上扬起的气息已经铭刻在我的神经里,流淌在我的语言里,融化在我的情感中,定格为一种符号,那就是乡土,不管走到哪,都忘不了这种气味。

这力量来自我在土地上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几岁时我便要下地帮父母干活了。开始时干一些轻小的活,除除草,松松土,放放牛之类。年纪稍长,又干一些重一点的活,掘地、淋水、施肥、下种之类。十六七岁时,父亲便教我一些犁地打秧这类粗重的农活了。父亲说,这是男子干的活,一定要懂。犁地,手臂要有力,能扶得起犁,还要驾驭得了牛。父亲教我犁地歌诀:“深抽,浅抑,大路扶仄仄。”我至今不忘。打秧不仅要力气,还要技术。初学打秧,手掌肿痛难忍,学会打秧,手掌便结了一层老茧。我会了犁地、打秧等行当,便有一股自豪感充溢心间,因为我已步入男子行列。在土地上摸爬滚打,我会干所有的农活,我的身上也不知流出了多少汗水,只有这土地才能算得清,因为这汗水俏无声息地渗进了大地,与地气交融在一起,被吸收到了农作物的身上。我对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便体会得很深。父亲常说,力气去,力气回,出了力气,会得到更大的力气,人不必吝啬力气。在农活的磨练中,我的筋骨不断强壮,我的身体不断结实,我的力量不断增强,肩挑一百多斤的担子在小小的田埂上如履平地。

这力量来自土地上种出的粮食赋予了我能量。这片土地吸进了我们艰辛的汗水,又给予了我们丰厚的回报。土地随季节更换她的外衣,给我们展示了她的五彩斑谰。有时是满眼的青葱翠绿,展现出无限的蓬勃生机。有时是满眼的流金溢紫,展现了成熟的丰硕。有时是满眼的姹紫嫣红,展现了生命的多彩。收获绿色,那是青菜、波菜、丝瓜、青瓜;收获金色,那是稻谷、玉米、麦子、高粱;收获黄色,那是南瓜、番薯、土豆、黄豆;收获红色,那是金笋、西红柿、辣椒;收获白色,那是萝卜;收获紫色,那是茄瓜……我咀嚼这些食物,觉得很亲切,觉得土地没有亏待我们,付出了汗水,而尝到了芳香;付出了力气,而回报了能量,这就是她的博大。这田野,一造又一造,一年又一年,给我们创造了多少粮食,给我们提供了多少能量,让我们满怀希望地创造美好生活

我时时心存感恩,我时时记住我是农民的儿子。尽管我穿着鞋走进城市,但是我没有忘记家乡那片土地,那股滋养生命的地气。每年的大年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过,那如潮的鞭炮响起,我就自然脱掉鞋子,赤脚踏在地板上。虽然没踏着泥土,但是我传承了父辈的传统,从心里感念着泥土。我并把这传统传给孩子。星期天,有空我会带着孩子回家乡看看,闻一闻泥土的气味。坐在办公室,看到群众前来办事,我会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家乡泥土的气息。

接上地气,让我们充满生机活力。接上地气,让我们结出丰硕成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