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记

作者: 葵花朵朵向太阳2016年03月04日情感散文

那是个春日融融的下午,放了学,我便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去安东卫东街一个小书店里买书。

1997年我升入初中,似乎在懵懂的青春期还寄托着一个梦想——当一名作家。初二那年,我便在家里的文学杂志上找投稿地址,开始投稿。记得那时候语文老师布置写周记,这是我的最爱。也是春天,也是曼妙的夜晚,我在昏黄的灯下构思小说,写在周记上。忘不了老师在我的周记上做批语:你想写就写吧,不要有太多的羁绊。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后来到了初四,韩寒火了起来,他便是我崇拜的对象。记得着名作家在点评他的文章时用到了一个词语:老到。我在想:文章怎么写,才是老到呢?《新概念作文》是我当时寻找答案的书籍。

于是,在某个黄昏,一个少年骑自行车的身影,穿梭在安东卫街上。

两本厚厚的新概念作文,成了我的最爱。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自己骑车远行买书。那天下午,柔软的暖风包裹着,淘书之后的惬意,下坡路的痛快(从虎山到安东卫,有一段山路),都凝结成了美好的记忆,留在了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年华里。

高三时,读《萌芽》杂志。好像那时候高中生最火的文学杂志,就是它了。高中附近,有几家书店,书店里有许多文学书籍,一到下课或者放学,就会来到这几乎没有名的小书店里读读书,翻翻杂志。书店里那种静谧的氛围,翻书声带来的享受,至今难忘。《萌芽》是当时必买的杂志之一。青春文学,青春小说,往往让青春的我们身陷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让我对张悦然的作品痴迷,在附近的书店里淘到了一本同名小说集。这篇中篇小说颠覆了我对传统叙事文学的看法。原来,爱情也可以这样表达,文本可以如此布置。后来,从《萌芽》中又读到了一篇《盛夏的樱花》,让人陶醉其中。喜欢文学的人,读到好的小说,是兴奋的,也是幸福的。

高三那年,虽然学业繁重,但是还是狂爱写作。买了几张稿纸,开始写一个小中篇。在无数个晚自习后,我的那篇小说终于完成了。后来给姐姐打印出来,邮寄到《萌芽》杂志社,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好像是第五届,也许是第六届吧。在三个月后,我在《萌芽》网站看到了获奖的信息,是三等奖。全国的三等奖,在高三还有这闲情逸致,很不容易。后来,应该是第二年,收到了组委会的证书,盖章是十几所名牌大学的章。只记得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在有梦的年纪里,追梦似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管那梦是真,还是幻。

大学时,自由时间多,经常到新华书店游荡。紧挨着新华书店还有好几家书店。印象最深的是新华书店对面有个席殊书屋。那书屋不大,但是里面的文学书籍相当多。翻着翻着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但是舍不得买。再往西,有个不知名的书店,很小,里面的书都是论斤称的。一斤好像9块钱。这样的小书店往往能吸引住人的脚步。翻翻看看,挑几本便宜的买上。

大学是中文,2004年,在博客上知道了着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并且喜欢这位评论家的文学批评风格。当他出书时,便到处到书店里淘,没有。那时候还不知道在淘宝上买,也没有兴起网络购物。有一次去北京,特意去了王府街附近的一个大型书店,买到了谢有顺的书,那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接下来,就是读。所谓的汲取营养了。

想想自己从初中到大学这十几年,别的爱好几乎没有,就是喜欢看书,淘书。家里的书应该不下几百本了吧。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感谢那段寂寞时就读读书的时光,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喜欢。而现在,工作之后,便几乎没有淘书的爱好和读书的精力了。不是不想读,而是难得那份心了。

读书,最好的年纪,便是求学的这段美好时期。

回头望,书究竟带给我什么,我不知道。但他就像是我的影子,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