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土司盛宴

作者: 王金平2017年04月21日来源: 邢台日报原创散文

过了香格里拉县城,到达扎雅时已接近傍晚,大巴停在了咔哇坚庄园门外。

庄园门口几个身穿藏族服装的扎西和卓玛,在给远方的来客献哈达,随着一声扎西德勒,那束洁白的像丝绸般柔软的哈达便戴在了游客脖上。登上二楼,走进一间金碧辉煌的大厅,大厅西侧是吧台,中央是舞台,周围摆满了桌椅。我们挨舞台的南侧入座。

今晚,要在这里分享藏族的土司盛宴。

土司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世袭官职,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他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等级森严,主仆分明,只有守土之责,“无事则修矛以战,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兵之费”。新中国成立后,土司制度彻底被废除。

大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桌上摆满了素炒青稞、奶渣、酥油茶、清炖藏乡鸡……点燃火锅,肉香飘散,藏香猪肉劲道十足,余香绕口。大块吃肉,大杯喝酒,肉是在当地到处可见的牦牛的肉,酒是藏民自酿的青稞酒。导游洛桑放开嗓子,说着藏族的普通话:“放开肚子喝,放开肚子吃,谁要不够说一声。”这个热情的导游,他的本名叫康巴·迈克·格茸七林,是个地地道道的藏族汉子,他跑来跑去,不断地朝火锅里添牦牛肉。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围坐一起享受香格里拉藏族大餐,酒足饭饱,一台晚会拉开序幕。

主持人是一位年轻的扎西。

我发现藏民有个特点,底气十足,声音洪亮,他们说话就像炮仗,直截了当,有很强的震撼力。

第一个节目是舞蹈,四个身着藏服的卓玛和扎西,跳起了藏舞。卓玛长袖飘逸,扭动着婀娜的腰身;头发卷曲的扎西挎着腰刀,穿着鞋角上卷的长靴,踩得木地板踢踏踢踏响。藏族男人的舞蹈,都在极力显示着男人的力量和强悍。

接着,是一曲藏族民歌《香巴拉并不遥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歌声高亢嘹亮,听起来似高原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动听。

主持人及善于煽动,致使大厅内掌声不断,他的幽默间或又让人捧腹大笑。

在一片口哨中,美丽的卓玛次仁顿珠闪亮登场。她唱了一首《故乡的牧羊人》:“在那高高的山下,雪山下的土坡摇摇滚滚,哦!那是你在每一天放羊……”她活泼开朗,嗓音如冰雪般纯净通透,带着白云的圣洁,带着草原的芬芳,将人带往神奇的雪域高原,感动着虔诚的心,润泽着疲惫的心灵

次仁顿珠还要到几个地方去演唱,几曲后,热烈的掌声陪伴她走下舞台,走出大厅。

接下来还是歌与舞,这些藏歌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让人胸怀开阔。藏族舞蹈,显示着扎西威武粗狂,豪放潇洒,卓玛的舞步典雅稳健,优美自如。

游客们开始给歌手献哈达,然后拉着歌手让伙伴照相。往往一曲下来,歌手脖子就会围上十多条洁白的哈达。有的游客献上哈达后,情不自禁地扭动起来,为歌手伴舞。一位来自东北的女人,六十岁模样,在台上扭动着稍微肥胖的腰肢,一曲接着一曲,虽然她的舞姿不敢恭维,但那份忘情,让年轻人感到汗颜。

一个留着蓬松黑卷发的敦实小伙子,手握话筒上了台。他自我介绍说,他父亲是纳西族,母亲是藏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杂种”。他的自我调侃不由让大家哄堂大笑。他声音洪亮,歌声仿佛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来,震撼人的灵魂。我走向前去,把自己的哈达献给了他。

主持人说,香格里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山耸立、草原广袤、彩云触手可及,在这片梦幻般的仙境,让我们忘却一切烦恼,放飞心情,请您大声尖叫吧!接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阵吼声,还伴随着尖利的口哨声。一会儿,主持人发动大家拼命地跺脚,看能不能把地板跺塌!于是,大厅里响起一阵砰砰的跺脚声。

接下来,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音乐,大家举起双臂随节奏拍着手掌,有的走上舞台跳起来、唱起来。这时候,精神没有压抑,心里没有负担,有的是心与心的感应,真诚与真诚的碰撞。

最后一项是篝火晚会。

院里点起了篝火,大家手拉手又跳起了舞蹈。望着燃烧的火焰,望着兴高采烈的人们,我想,品味生活的味道,满足生活的赠予,让我们的天地都充满韵味和诗意!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